听说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已有项目先后晋升为独角兽,还有不少项目正在被投资人抢投,更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家投资人纷至沓来,郭小平也来了。
郭小平是国内非一线机构的一名普通投资人,他说,“现在投机器人,不来松山湖看一看似乎不全面,也不太专业。”飞机降落到深圳宝安机场后,郭小平打车到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半个小时后,他看到不少建筑坐落在葱葱郁郁的树荫中,脚下好大面积的松山湖湖面平静无波。
来之前他查阅了资料,松山湖占地约8平方公里,周边有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在前面约11平方公里的地界上,孵化出不少明星企业。
云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投中网此前报道过,这家扫拖一体机器人企业在2020年初的估值是4亿人民币;一年后的2021年初,涨到了10亿美金(60-70亿人民币),1年涨了15倍。估值是一个层面,投资速度与阵容又是另一个层面。
云鲸去年6月份完成亿元级C轮融资,但仅在2个月前才刚刚交割完B轮;3个月前做完A+轮。红杉、高瓴等纷纷抢入自不用说,字节跳动的积极性也在其中尽显,不仅投了A+轮,还入了C轮。
同样类型的事情发生在松山湖另一家机器人企业海柔创新身上,这是一家专注于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公司。
今年9月末,海柔创新完成超2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今日资本领投,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源码资本、联想之星、零一创投跟投;而就在4个月前的5月份,它才刚完成C轮融资,五源资本领投,红杉中国和源码资本等跟投。相似的故事是,6个月前,海柔创新交割完B+轮融资。
也就是说,海柔创新与云鲸,都是在半年之内完成3轮融资,融资数额不小,还都是头部机构入常这样的状况令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