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媒体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如何融合?智能化会带来哪些媒体伦理问题?进入智能时代,媒体如何做好社会的“望者”?新浪新闻、封面新闻联合推出《未来媒体访谈》节目智能媒体专题,探讨与智能媒体相关的问题。
本期访谈嘉宾
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传播学博士,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张教授在SSCI刊物和CSSCI等各类中英文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资本影响下的中国传媒业》、《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等4本专著,合著和编著5本,主编3本。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课题,以及近五十项省部级和横向课题,长期开展大型调查和网络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
张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效果测量、智能传播、传媒公信力。
以下为访谈实录:
未来媒体访谈: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它已经成了社交媒体上的重大参与者。那么,它对我们的信息舆论的生产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张洪忠:
社交机器人,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一种人工智能的技术就在社交媒体上,有人的形象,与人交流的,一种算法的那么一种账号。那么这些账号呢,就假扮人的账号来跟人沟通,但是我们不知道它的背后是机器来运作的,比如在Twitter,在Facebook上面很多的社交机器人。
2016年的时候美国总统选举里面,多种数据都显示20%左右的信息是社交机器人发出来的。那我们北师大的团队,我们做2018年中美贸易战、2020年3月的新冠疫情在推特上的那个检测也是20%左右的关于这些疫情的信息是社交机器人发出来的。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舆论市场的一个重要的一股力量,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社交机器人是我们目前用的最成熟的在舆论领域里面一种人工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