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圆心科技集团成立于2015年,旗下拥有妙手医生、圆心药房、圆心惠保、圆心医疗科技、无界进修、圆心公益、圆心研究院七大业务品牌。成立之初圆心科技便获得腾讯、红杉数千万元A轮投资,今年8月,圆心科技完成15亿元F轮融资。
三年累计亏损6.81亿元
瞄准诊后处方药外流市场 圆心科技赴港IPO故事好讲么
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2018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8.19亿元、23.52亿元、36.29亿元。其中,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同期营收分别为8.08亿元、23.02亿元、35.37亿元,营收占总收益比分别为98.8%、97.9%及97.5%。这也意味着,该业务目前是圆心科技的支柱业务,而其另外两大支柱业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002173,股吧)健康服务近3年收益合计占比均未超过3%,对于圆心科技而言,三大支柱业务还需要更加耦合相互协同推进才能离创建一个协同的医疗服务平台的目标更近一步。
伴随营收增长的同时,圆心科技的亏损同样在扩大。2018至2020年圆心科技亏损分别为1.18亿元、2亿元、3.6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6.81亿元。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8个月,圆心科技亏损达4.6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达1.77亿元。
毛利方面,圆心科技2018至2020年分别为8325.2万元、2.5亿元、3.32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10.2%、10.6%、9.2%。
开支方面,圆心科技2018至2020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分别为1.38亿元、3.25亿元、4.95亿元,占总收益比分别为16.9%、13.8%及13.7%;同期,研发开支分别为1230.9万元、2265.1万元、4629.4万元,占总收益比分别为1.5%、1%及1.3%。
现金流方面,圆心科技2018年至2020年及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8个月录得负经营现金流量分别为1.712亿元、1.423亿元、2.044亿元、5.456亿元。
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也表示,随著业务扩充,其经营开支将会上升。日后或因众多因素而产生庞大亏损,而不少因素可能在控制之外。倘若其销售成本及开支继续超过收入,其业务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而可能无法盈利。
网售处方药面临风险与挑战
现如今,互联网医疗行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烧钱研发的阶段,盈利也成为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所面临的共性的难题。今年4月1日,微医申请赴港IPO,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微医分别亏损40.52亿元、19.37亿元以及19.14亿元,累计亏损超79亿元。由于超过6个月未能通过聆讯,本月初微医递交港交所的上市申请状态宣告失效。
而已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三巨头同样面临不小的盈利难题。财报显示,阿里健康2021财年净利润3.427亿元,低于市场预估4.497亿元;京东健康2020年亏损达172.34亿元;平安好医生2020年亏损达9.485亿元。
同期,阿里健康2021财年医药自营业务占总营收比达85.17%;京东健康2020年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达86.54%;平安好医生2020年健康商城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为54.1%。
从财报中业务营收占比可以看出,医药电商是互联网医疗三巨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圆心科技的收入同样依赖于医药电商,且专注于诊后处方外流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0年收益计算,圆心科技是国内第一大专注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