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不只是为自己虚构,而是为用户重构

智能家居,一场巨头的盛宴。但它的路径并不清晰,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共识在于,“场景”一定是智能家居落地的必经之路。
 
笔者发现,如今“各显神通”的科技巨头们虽然肯定了场景的重要性,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场景”的真实性。于是,企业基于自身能力自由发挥、虚构场景的现象越来越多,人们对原本无比期待的智能家居也渐渐有了“用不上、用不好、不想用”的抱怨。
 
在此背景下,如何面向真实需求提供定制化、全链路、智慧化场景解决方案,为用户重构美好的智慧生活场景,成为智能家居大规模落地的关键。
 
科技巨头“各显神通”的盛宴
 
笔者观察发现,在“场景”打造方面,科技企业一般有三种模式:
 
第一类,丰富硬件。也就是先把硬件品类数量“堆起来”,成套化之后再用软件“连起来”。这一类代表企业是小米系,比如云米就通过代工的方式快速布局冰箱、空调、洗衣机、净水器、油烟机等智能家电,三四年时间打造出了40多条硬件产品线。
 
第二类,横向合作。讲究的是硬件企业、软件企业联手打天下,美的和华为就是一个代表。美的有大小家电产品,但系统互联能力弱,而华为恰恰拥有较大的平台生态,双方各有所长、各补所短。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美的家电产品已达到102款,实现从单品合作到全屋智能、互联互通的跨越。
 
 
第三类,独立品牌。这类企业以全链路服务和开放生态为特征,海尔智家(600690,股吧)旗下三翼鸟是典型代表。在三翼鸟出现之前,行业里有各种各样的场景方案,但没有一个独立的场景品牌。三翼鸟是全球首个独立的场景品牌,向用户提供的是涵盖家装、家居、家电、家生活的一站式定制智慧家服务。
 
可以看出,当前科技巨头正在“各显神通”,不断推高智能家居的市场热度,也让场景竞争成为决胜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所在。
 
不能陷入“虚构”的自嗨陷阱
 
“场景”热度确实是越来越高,但观察来看,它对智能家居体验提升的贡献却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网络上,针对智能家居产品方案的吐槽还有不少。
 
比如,买的智能冰箱不仅保鲜能力一般,而且成为了广告冰箱,联网后反而拉低了体验;想新装智能化的洗碗机、蒸烤箱,厨房必需大改,但卖家电的不管装修,要想体验一下厂商描绘的智慧厨房场景,费时、费力又费钱。
 
为什么这么多巨头倾力投入,用户依然有很多不满?笔者认为,不是用户太挑剔,而是场景不真实。
 
什么是真实的场景?最起码要基于真实生活——是用户生活中切实需要的,要相对高频应用——有长期的使用价值,要能便捷获得——让用户少操心、少操作。
 
目前来看,企业基于主观臆想虚构生活使用场景、纸上谈兵的情况可不少。比如给一个水杯加上联网功能,好让用户能通过App控制水温;当剃须刀变成“智能剃须刀”之后,用户可用手机调节模式、查看电量……但这真的实用吗?用户真的需要吗?
 
再比如,一些企业醉心于让家电有操作系统、能联网,却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主动服务,鸡肋的语音开关机和恼人的大屏广告,都是虚构场景下的产物,看似很美好的场景实际上没有用户真的会高频使用。
 
笔者认为,对智能家居企业来说,无论是丰富硬件还是横向合作,从自身能力出发打造智能家居场景是没错,但需知道这是条件而不能作为出发点。打造场景的初心,是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只顾释放企业的能力资源。虚构出的生活场景,只能是企业的自嗨,戳不中用户痛点。
 
用真实场景为用户重构生活方式
 
在场景打造方面,什么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
 
环顾行业,一些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场景方案,但做不到按需定制;可以提供成套智能家电,但做不了家居;卖家电的企业不管家居设计和装修,做不到一站式服务;可以做到APP联网交互,但往往操作复杂,而且服务的内容对用户没有增量价值。
 
基于此,笔者总结打造用户想要的场景,至少要做到三点:可定制、全链路、智慧服务。而这三点,目前场景品牌三翼鸟做出了不错的探索。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