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11日电 (熊家丽 张猛)现在一提到11月11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买买买”。然而谁还记得双十一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光棍节”呢?
电商推“微信扫码脱单神器”
今年6月,艾媒咨询发布《2021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独居人口将突破9200万人。虽然“光棍节”的热闹程度不复往昔,但中新经纬查询发现,还是有电商购物平台推出了单身狗证、单身奖状、脱单丸、微信扫码脱单神器等多种“脱单神器”。当然,这些“神器”并不能保证能够脱单。
例如,有电商售卖“微信扫码脱单神器”,消费者可凭自愿在店里留下微信二维码供陌生人抽选,也可选择抽取别人留下的微信二维码,这两种方式所需的消费金额不同,但售价均在6元以内。
据该店铺店员介绍,1元产品提供就近省份的陌生人二维码信息,2元产品消费者可以对抽取对象提两个小要求,若要求较多,则需拍6元产品。店员还表示,如果选择在店里留下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可以有很多小哥哥主动加,很划算。”当问及能否保证成功和是否涉隐私问题时,店员表示,只提供微信和对方的简单信息,店里留微信都是想交朋友的。
据了解,类似“微信扫码脱单神器”,现实生活中也有“脱单盲盒”。近日,上海一快递驿站推出“脱单盲盒”,帮助小区居民脱单。居民可在快递驿站免费、自愿存放个人信息和简单需求,双方还可约在驿站见面。
针对快递驿站的做法,网友们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形式不错,“这种形式很好啊,给大家多一点认识朋友的途径,也不会很尴尬。”有人担心,若发生不好的事情驿站会不会承担连带责任,“万一盲搭后,发生了诈骗,或者刑事案件,那么这个驿站有没有未审核的连带责任。”也有网友表示,“(快递驿站)出发点是好的,但演变到后面就会是单方面出卖单身女性个人信息,这很危险。”
律师建议:有风险,慎重参与
针对上述电商出售“微信扫码脱单神器”的行为,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对中新经纬表示,经过用户同意,去向别的用户提供微信二维码信息,是不属于违法行为的。在没有经过同意情况下去售卖他人个人信息,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当然也需承担行政处罚责任。如果倒卖个人信息的数量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量标准,就会构成刑事犯罪,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