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中国网民 月入超5000元占三成,9亿人用了健康码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其中,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2.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29.3%,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网民占15.3%。
 
庞大的网民规模基础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让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常
 
非网民最愁“健康码”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城市之间的高速收费站都设了关卡,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护目镜,穿着防护服,一辆车一辆车地登记填报流动人员的健康及迁移数据……
 
互联网人的敏锐让大家同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工作应该变成在线填报啊,既提高了效率,还能减少接触,更安全。随后,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产品经理们开始搭一个初步的产品模型,非常简单,就是一张电子健康卡,在支付宝上填报表单然后提交上去。
 
“抗疫情最需要有一个本地动态实时地图,健康、疑似、确诊,市民自己申报健康信息并实施更新,这靠纸做的路条是办不到的,得靠数字化办法。”支付宝方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纸路条是一个个孤岛,且只能证明你此时此刻的状态,但健康码是动态的,依据政府制定的标准,用户在健康打卡申报信息后,将各自领取到一张码,这张码随着用户自己每天的状况提交,所处区域的变化、健康状况等因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按照杭州的规则,当地黄码用户在连续7天居家隔离并健康打卡,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后,就会转变为绿码。“这样的动态管理,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战疫成本”。
 
疫情期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作用凸显。
 
健康码的推出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能让非网民群体受益。
 
非网民群体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各类生活不便中,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位列首位,占非网民的27.2%,其次是无法现金支付,占非网民比例的25.8%。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