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丽的清华园荷花池,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远近闻名。今年上半年,这里来了一位特殊的“保洁员”——欧卡智舶水面环保无人船。按下手机App上的启动键,它便缓缓驶向湖中。与其他船只不同,船上空无一人,“驾驶员”全程都在岸上操作。遇到漂浮的垃圾或水草,船不仅不会避让,还会伸出两条“手臂”迎上去,把它们统统揽进“肚子”里。
就像行驶在河面上的扫地机器人,这艘“打捞神器”由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卡智舶”)自主研发。不过,四五年前,水面无人驾驶仅在军事上有所应用,像这样的民用产品研发尚处“无人区”。
“三无”状态下小步快跑 让技术走进现实
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博士朱健楠结束国外访学和工作,回国寻求技术转化的机会。机缘巧合下,他和曾经的本科学弟、正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的程宇威“一拍即合”。瞄准水面无人驾驶的蓝海,他们决定进行学科专业资源整合,“尽管与空中无人机和陆地无人驾驶车的飞速发展不同,水面无人驾驶在行业应用上还缺少高频刚需产品,但全新赛道大有可为”。
哪些场景能够进行高频应用?又能解决哪些现实问题?朱健楠坦言,“确定大方向时,这些问题我们都还没有想清楚”。直到一次在浙江嘉兴西塘镇旅游,他们找到了技术落脚点。朱健楠还记得那天清晨6点左右,看到两位大爷已经撑着木船捡拾河面垃圾了,“清扫河面垃圾的工作既危险又繁重,内陆河流湖泊相对封闭,无人船技术应用到水面垃圾清理上似乎有很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