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可中心可边缘,云计算“罗马大路”需要什么样的超融合新基建?)中,介绍了Dell EMC VxRail E系列超融合的硬件平台,使用单路AMD EPYC 7502P处理器,尽管是单路处理器,但7502P处理器具有32核心,64线程,并有128MB的L3缓存,以及8通道DDR4-3200MHz内存(最多16条),性能并不输于主流双路服务器,甚至性能更好;同时这款处理器支持128条PCIe 4.0通道,使得其可扩展性也超过了主流的双路服务器。
更重要的是,Dell EMC通过其强大的设计能力,让AMD EPYC7502P处理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强大的计算性能,同时也具有极其灵活的可扩展性。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强大灵活扩展的硬件平台只是必备条件,更重要的是运维与管理能力。那么作为超融合市场的“王者”,VxRail是如何帮助用户实现简单高效管理的呢?
集群视角 全生命周期管理
超融合基础设施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构建新型数据中心的使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件定义”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以及软件定义网络,前两者属于必备,软件定义网络则属于可眩
软件定义的核心理念就是“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与“数据平面(Data Plane)”分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软件与硬件的解耦,避免被专用硬件锁定,这也是为何超融合都使用商用x86硬件的原因之一。
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意味着底层基础设施需要将控制权上交,同时又需要具备更高级的智能(智能下沉)。控制权上交意味着更简单的管理,可以在单一界面调度、分配并监控整个服务器集群乃至整个数据中心的资源;智能下沉则意味着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数据平面在最接近数据的地方按(控制平面)需处理数据,能够让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更高。
具体到VxRailDell EMC服务器与VMware软件紧密集成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中,vCenter就相当于是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级操作系统,负责统一调度和分配资源。但vCenter在对底层硬件平台的监控方面则相对较弱,通常只能显示CPU与内存的信息,除这二者,服务器中实际上还有硬盘、网卡乃至GPU等其他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