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来自那些还没有将计算转移到AWS、Microsoft Azure或Google Cloud等公共云的新手。他们对这个概念完全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印象是,无论如何,云就应该是这样工作的。
另一个呢?这是为那些曾经和上面那些人有同样印象的人写的。然后,他们将数据和工作负载转移到了公共平台。现在,他们仍在想,是否真的可以实现多云。
事实上,这是有可能的。我们现在开始看到一个新的稳定的产品出现了,可以解决今天的多云缺点。今年1月,Gartner为这类新兴产品创造了“云数据生态系统”这一术语。分析公司451 research去年年底将其命名为“企业智能平台”,而Cloudera号称是该类别中最全面的平台,并在去年夏天将其命名为了“企业数据云”
我称之为云计算2.0。当一切尘埃落定,它最后将变成云1.0本应成为的一切。
发生了什么…
在看似无限的按需存储和计算能力的诱惑下,许多急于放弃数据中心资本化决策的早期采用者双双投入了云模型。但是很多人很快发现他们的脚卡在了需要着陆的地方。
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们已经被锁定在长期合同当中,签订这些合同是为了在不知道实际需要多大能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优惠价格。虽然他们支付的是固定利率,但实际上他们最终还是支付了更多。有些人最终只使用了他们保留的功能的一小部分。而那些低估了存储空间和计算需求的人最终会面临令人瞠目结舌的超额收费。
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了解到,在所有相关元数据都完好无损的情况下,从云服务将数据带回会是多么困难。放弃历史记录和其他描述性的上下文关联会极大地降低数据在未来分析中的价值。
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摆脱困境,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投资于自己的私有云能力,或者外包给第三方数据中心,或者投资于老式的、实地的、现场的资本化方案。他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资源,然后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才将其释放到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