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之路 一个中国制造业变型升级的典型样本

从本世纪开始,中国企业为改变“缺芯少屏”的现状,纷纷加速追赶。如今,中国面板企业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LCD)市场的产能市占率已超过50%。在O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领域,近几年中国企业也在赶超。
  
后来居上的TCL是这场变革中的代表企业之一:目前电视面板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8K和120HZ高端电视面板市场份额位居第一,LTPS平板面板出货量位居第一,小尺寸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前四。
  
弯道超车的背后,离不开TCL的数次转型升级。
  
制造企业向着上游转型,既为了高附加值,也是将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先行者已城墙高筑,中国制造企业的变革只能打持久战。这对企业韧性提出了要求:不冒进,敢于长期投入。从本世纪初开始,这场解决中国电视行业“缺芯少屏”现状的大变革中,下海的企业远不止TCL一家。不同的抉择,最终将这些企业的命运领向了不同的结局。
 
同一年,TCL投资兴建半导体显示企业华星光电,决心向产业链上游转型升级。其实早在2007年,李东生已决心建立液晶模组工厂,向上游探索。
  
后来他在TCL40周年演讲中回忆称,TCL缺少经验、人才,但此刻入局面板行业并不是“赌”,而是计算了风险之后的“搏”。“做企业,最难的不是选择,而是选择了之后的坚持。”[2]李东生的理念决定了TCL华星此后的路线。这场向上的转型升级中,它渐渐开始展露出中国企业的韧性。
 
后续建设中,TCL没被短期成就冲昏了头脑,选择循序渐进式投产。此后每投建一条新生产线,都间隔了1-3年。新生产线不仅扩充了产能,更有着明显的技术迭代。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TCL独特的投产方式最大程度降低了误判带来的风险。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