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鹅厂的《脱口秀大会》落下帷幕,桃厂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粉墨登场。
在流量选秀战争销声匿迹的这个秋天,互联网视频公司开始在“挠观众胳肢窝”上兵戎相见。
有人表演脱口秀,有人尝试Sketch Show,在无尽的解构、讽刺和自嘲之中,所有观众都陷入了一场情绪喷射的狂欢。
《脱口秀大会》上,小佳说:
“我确实有病,这个世界好像无时不刻在提醒我有病,我想跟这个世界说,我们都有病,只不过我的更明显一些。”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一个名叫的《互联网体检》的Sketch爆红网络:
从用户大数据隐私泄露、会员免广告、恶意弹窗,到诱导下载APP、超前点播、购买加速包、表演式直播带货……这些饱受诟病的互联网现象,都被演员们用“互联网体检”的包装一一演绎。
放声大笑之下,喜剧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不过是用温柔的方式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拆穿。
当我们缺乏直面生活里种种不如意的勇气时,喜剧便会站出来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正如“带刺的玫瑰”何广智所说:
“无论生活有多苦,但只要你不喊疼,你就是个艺术家。”
1
马东和他的Sketch
马东很排斥“小品大赛”的说法。
在接连推出《奇葩说》《乐队的夏天》等大热综艺之后,他把目光重新聚焦在“喜剧”之上。
2020年夏末,米未传媒在讨论下一个内容项目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乐队的夏天3》 or 一个未知形态的喜剧综艺。
在认定《乐夏3》已经无法超越前两季之后,马东放弃了制作续季的计划,转而开始了一次的全新冒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正如许多人所知,马东的父亲正是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喜剧也是马东从小耳濡目染的文化样态。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档综合性文艺节目,马季就是当年春晚的主持人之一。
在此后的表演生涯中,马季曾先后六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带来了《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等经典作品。
但轮到儿子马东做喜剧类节目时,他第一条就是摈弃经典款式的晚会小品。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我们能看到许多耳目一新的喜剧作品,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特点:节奏快、时长短、包袱多、说教少、形式多元、体裁自由。
无论是美国的Sketch Show,还是日本的漫才喜剧,亦或是本土化无厘头洒狗血,都能在这里找到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