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打着望远镜找不到对手,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对手并不来自你目力所及的方向。
 
“会有奇迹吗?应该不会了。”去年上半年,直播带货火热之际,有人这样预判电商赛道。经历拼多多搅局后,大多数人认为电商市场格局会逐渐趋于稳固。
 
可还是有人蠢蠢欲动,有人野心勃勃。比如,快手去年就高调宣称自己成为“电商第四极”,按照去年末的数据,快手电商2020年度GMV达到3812亿元。而根据阿里公布的数据,同期淘宝直播带来的GMV为超4000亿元。
 
不仅是快手,觊觎电商市场的还有抖音。虽未有官方正式披露的数据,但此前有自媒体报道称抖音电商2020年GMV超5000亿元,今年更是喊出了10000亿元的目标。
 
不同于拼多多逆袭电商王座前被轻视的时局,抖音、快手的电商化本就令老巨头们如芒在背,再加上拼多多、美团在新电商领域的鹰顾狼视,更何况快手与抖音这对“此生的对手”之间的角逐,都注定了快手电商玩得是“Hard模式”。
 
且不说,拼多多式奇迹能否在快手电商身上得以复制,就快手电商本身在路径选择、战略规划等大方向上的行为轨迹,至少从外部的观察来看是模糊的。相比抖音抓住“兴趣电商”、“同城电商”大做文章,快手的“信任电商”则显得缺乏想象力,毕竟“信任”二字是任何电商的底线基础。
 
更深层的问题是,借助短视频崛起和“小镇青年”的流量基础,快手的确在过去取得了不小的市场成功,但其商业化却一直滩涂未明。
 
虽然线上营销服务是快手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品牌广告和数字化营销市场的增长,似乎难以支撑起快手太过庞大的体态和投资者更高的预期。从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已经能看到其严重透支了投资者的预期。
 
也正是在这种窘境和压力之下,快手电商化的走向也就自然被推至高位。然而,主张构建一个更包容的“新市井商业生态”的同时,快手要如何校准“乡村土味”与“新市井”之间的偏差?让小镇青年成为消费主力,让低线市场焕发消费生机,快手电商又能否越过拼多多这座“小山丘”?
 
直播电商方兴未艾,前有淘宝、拼多多,旁有抖音,后有一大帮搅局者在追赶,快手电商要拿什么超脱内卷化的市场呢?
 
 
 
快手“下沉”
 
手拿快手股票的阿森最近终于高兴了一些。8月份、10月份,快手股价终于涨回来一些,虽然几次反弹后,股价还只有82.75港元/股,相距115港元的发行价仍相去甚远。
 
回想上市前竞对公司都在认购的坊间传闻,现在是有无数投资者被困在了快手的股票中。无论如何,亏的是其他人,快手总是赚的,一如预期。
 
历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上市节点,有成长起来的壮年,阿里、腾讯皆属此类,上市时已实现盈利,股价节节攀升;有三四年就上市的“少年”,上市后仍然需要数年成长,但最多的两年后也实现了扭亏为盈,就连一直宣传向亚马逊靠拢的美团也在上市一年后曾宣布盈利。
 
不说前者,后者通常出现的情况是正处于发展转化期,或用户增长刚刚结束,进入商业化“结果”期。上市意味着为自己一二阶段的转化提供“软着陆”支撑,毕竟一级市场不可能无限补血。
 
快手显然是已过了用户飞速增长阶段,需要切换换挡,由重用户增长到求得商业化的更大可能。
 
2017年时快手用户已达7亿,日活超6000万;2018年抖音于春晚期间的连番轰炸后,次年快手发起“K3战役”,同样开始砸春晚,砸用户。
 
而当快手提交招股书,真正上市时,已经是2020年末2021年初了。此时,快手用户仍在增长,只是自然增长已经结束,需要靠营销与推广支撑。
 
“每天看视频的话,也能赚三毛钱”,一位下载了快手极速版的老年用户向《一点财经》透露,最近三个月她赚了26块。极速版是K3战役的一部分,承担着用户增长和活跃的使命。事实证明,快手对这一仗十分满意,2020年,曾负责极速版的王剑伟被调整为产品负责人。
 
招股书及财报显示,2020年以来,快手的用户增长与营销成本增长强关联。分季度来看,2020年至2021H1,快手营销成本分别为81亿、58亿、59亿、68亿、117亿、112.7亿元,对应月活从4.95亿增至5.06亿,仅增1100万;日活从2.53亿至2.93亿,仅增4000万。
 
此前K3战役快手曾定下3亿日活的目标,至今还没有实现。而从近两季数据看,月活、日活还有“见顶回落”的趋势,亚历山大啊。
 
 
 
营销成本升,用户增长滞涨甚至回落,绝不是什么好兆头。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快手,到现在还没能像拼多多那样从五环外开进五环里,更严峻是用户数增长不是其要面对的唯一困境。
 
2019年时,不再佛系的快手加快了自己的商业化进程,当时游戏直播还被当作快手商业化的主要路径,广告、电商只是在尝试中。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