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里的消费更新 航空互联网进入爆发临界点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数据,在新冠疫情尚未暴发的2019年,民航行业全年旅客运输量为6.59亿人次,航空公司的总飞行时间为1231.13万小时。
 
然而,漫长的飞行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乘客都处于“失联”状态。在互联网高度渗透人们生活的今天,24小时“在线”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常态,几小时的与世隔绝,百无聊赖之外,还有更多的不安全感。
 
2018年,民航局发布的《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正式拉开在飞机上使用包括手机等在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序幕。但是今天,在超九成以上的航班上,手机打开后仍是无网可连。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4家、运输飞机3903架,其中,仅有20家航空公司的654架飞机能够为旅客提供客舱网络服务,而同时具备空中接入互联网能力的,只有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飞机,占比约5.4%。
 
不过,机上WiFi能否普及,也并非由航空行业独自决定。民航局专家库专家谢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航空互联网是一件跨界的事情,除了航空圈,还涉及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所以,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发展进度,以及能否实现多方协同,都将决定机上WiFi的推广度。
 
令人欣喜的是,在政策层面,主管部门已经释放出利好信号。今年5月,民航局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其中一条便是“推进航空器客舱无线网络服务”。
 
ATG方案成为最优解
 
当然,要想实现机上WiFi,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网从哪里来。目前,业内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
 
一是卫星通信方案,该技术是以卫星为中继,地面站把信息传递给卫星,卫星接收后再转发给飞机;二是空对地(ATG)方案,主要是在地面建设能够覆盖天空的专用基站,构建一张地空立体覆盖的专用网络,从而进行地空高速数据传送。
 
中国移动交通行业总经理严茂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航空互联网最早采用的都是卫星通信方案,这是因为传统的地面通信基站,无法覆盖到万米高空。
 
后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在一些国土面积比较大、国内航线比较长以及地面具备网络建设条件的国家,开始出现ATG方案。与卫星通信方案相比,ATG方案拥有更宽的频谱资源,性价比也更高。
 
比如在改造方面,ATG的改造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站,二是飞机。据谢鹰介绍,基站改造主要是利用现有基站资源,加装一套专门针对低空通信的设备,而飞机改造是在飞机腹部加装天线,内部加装接收设备等,“整体投入成本上,ATG要远低于使用卫星通信方案”。
 
再比如网络体验方面,如果用卫星网络在飞机上玩王者荣耀,游戏延迟将在七八百毫秒;而如果在5G ATG网络下,时延问题将基本消除。
 
目前,我国对于ATG方案仍处于试点阶段。严茂胜称,2014年到2017年,中国移动曾联合国航在京蓉、京沪、京广三条航线的地面上,部署了52个4G的ATG基站,开展互联网验证。后来5G发牌后,中国移动就开始推动5G ATG建设,去年,中国移动也联合中国商飞在山东东营进行了5G ATG的首飞试验。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