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兰教授去年在《传媒观察》中提到,知识类视频生产会因时长的放开而有更多发展。
 
实际上,用“爆发”来形容当前态势似乎更为贴切。尤其是带来信息增量的知识类视频基本是各大平台流量增长最快的品类。
 
如今,知乎又添了一把火。
 
日前,知乎推出“联合创作”功能,知乎图文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原创内容授权给视频创作者,进行视频化创作。通过“联合创作”功能,知乎图文创作者可以将自身的原创内容置于可视化图文库,视频创作者可以将授权的高赞回答视频化,并邀请图文创作者联合发布该视频;图文创作者通过授权联合创作可以让优质内容以视频化呈现并获得二次分发。此举目的在于强化图文和视频内容流通,让优质的图文内容以视频形式再被看到一次。作为激励,知乎还将为图文和视频创作者提供多倍流量和收益扶持。
 
这也意味着,知乎上海量的、一直被全网觊觎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内容,有了更顺畅的视频化流向,而以知识视频为核心增长点的视频浪潮,有了新的变量。
 
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在线问答社区,知乎这一步背后的思路为何?此举会给中文互联网带来怎样的变化?
 
知乎“深挖”
 
实际上,这并不是知乎第一次对于视频展露“野心”。去年,知乎在首页推出了“视频”专区,该页卡里设置推荐(短视频)、放映厅(长视频)和海盐计划(视频扶持项目)三个专区。与此同时,知乎推出了图文一键转视频工具。一边为视频内容提供流量和展示入口,一边降低视频创作的工具门槛。
 
如果将这部分动作视为第一步的“布局”,那么如今的“联合创作发起人”招募,可以视为知乎知识类视频的第二步“深挖”。
 
作为TOP5的内容社区,知乎最大的优势正是充满获得感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包括数量,截至2021年9月,知乎社区MAU已经突破1亿,内容创作者超360万,站内累计话题量和问题量分别达到57.1万和4400万,内容存量达4.2亿。
 
另一方面也包含质量。长久以来,知乎以“获得感”内容为中心的生态备受认可。知乎图文的通读率达到78%,对于信息爆炸的当下是非常高效的数字。过去三个月内知乎浏览量Top 1000问题的平均流通周期是21.7个月,这也意味着知乎优质内容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都被用户珍视。由于内容足够优质,在知乎寻找获得感内容已成为用户寻找答案的首选。
 
在知乎特有的机制下,内容在不断去伪存真,优质的内容会历久弥新的。在知乎上,优质回答的生命周期长达两年及以上,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始终被人们搜索、阅读并分享。
 
有过视频制作经验的人都会清楚,文字是视频制作的基础步骤,而在这方面,知乎在知识类视频内容上有着天然的“基因”。
 
不过,从文字到视频,还是存在“艰难一跃”,毕竟行业专家、高赞回答者并不一定都会有时间和精力做视频。
 
基于此,知乎的第二步“深挖”就是关键一步。
 
“联合创作”客观上实现了内容制作链条的协同。它充分挖掘了知乎上的优质内容,同时,以视频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内容的形式。视频与文字的协同,带动知乎内容实现几何倍放大,跨越时间的流通,向空间维度进一步扩大。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包括“抖快B”在内,几乎所有平台都对知识类视频有所关注,知乎的差异化在哪里?
 
商业“活水”
 
从知乎同步启动的“联合创作发起人”招募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视知乎的侧重点。
 
这份公告明确表明了是让“高赞图文回答”以“视频”形式再出发。也就是说,相比于创作者模式,知乎更加聚焦的是内容,是将高赞好内容从文字转换成视频,由优质内容主导创作,而不是单纯的创作者主导的中心化式内容生产与分发模式。
 
这就导致,在“源头”上,知乎与其他平台就有本质差异。知乎的基础是优质内容,而不是个别的头部创作者。
 
这客观上带来的结果是,知乎的内容是区别于其他平台的。知乎所生产的内容,首先是严谨的、科学的;其次才是个性化表达的。这便是知乎的差异化。
 
从商业化的角度看,知乎以内容为“源头”,通过联合创作,也建立了更长效的生产机制,从而源源不断地创造了商业价值。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