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要推动实现服务举措“五优化”,其中一项是要优化资费套餐设置展示方式。具体来看,基础电信企业应在自有营业厅、掌厅、网厅、资费专区、代理渠道提供面向公众市场在售的资费套餐,以及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的优惠资费套餐查询入口。全面梳理在售套餐名称,避免引发理解歧义。及时提醒用户套餐内流量使用情况,合理设置套餐外流量单价。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目前的电信套餐,有些时候变成了“套路餐”。何为“套路餐”?很简单,看上去对消费者很友好,似乎很便宜很划算,但实际上并不经济。一方面,部分套餐设计有时长限制,不到一定时间不能退出;另一方面,部分套餐名称听起来高大上,但一旦购买,就会有各种使用限制。所谓优惠,也是附加条件的。
消费者发现电信套餐有问题打热线维权时,里面传来的是数字语音,而且提示要不停去按不同的电话键。要想找到人工客服,不是坐席忙,就是出现标准化的、冷漠客气的答非所问的解释。当然,一不小心按错了,就会重新来一次。热线电话的繁复冗长操作,不仅考验你的耐心,也会升腾你的愤怒,更会冷了你的信心。
电信套餐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套餐”名不副实,就是“套餐”被异化为“套路餐”。
工信部规范电信套餐,来得很及时,符合消费者预期。
一方面,工信部要求电信企业优化资费套餐设置展示方式。简言之,就是要将各种套餐公开展示,除了套餐名称,还要将资费内容统统晒在阳光下,让消费者正确理解套餐的名与实,避免引起理解歧义。就是要求电信运营商取消营销噱头上的华而不实,不要误导消费者,套路消费者。这是市场营销的基本伦理,也是必须遵奉的市场规则。另一方面,不要歧视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大数据时代,既要给他们提供现场资费解释和查询窗口,也要有更为便捷的人工服务获取途径。此外,套餐内的流量使用,套餐外价格的设置,也要清晰明确,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