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手套、护目镜,凿子、锤子、洛阳铲,当黄色的土块被一点点敲落,露出了深藏其中的青铜色一角,会是青铜大立人还是金面铜人头像?
曾经只在电视机里才能看到的“考古发掘现象”,如今足不出户却在自己手下变为了现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考古盲盒”的出现。尽管已并非多么新奇的形式,但像“考古盲盒”这样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今年天猫“双11”中却表现得尤为亮眼。
今年“双11”首日,截至当天上午10点,天猫“双11”开售首日博物馆文创产品迎来爆发,同比激增超400%,新文创成为天猫“双11”最大的黑马之一。
如何让文物从高冷走向大众,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成为文博界的共同话题。活起来的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博物馆文创产品迎春天
10月18日,河南博物院官方微博向网友征集“养猫”建议,“天猫发言人”在微博评论中报名,次日二者正式官宣:河南博物院入驻天猫。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到,除了河南博物院以外,甘肃省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博物馆也相继在“双11”正式到来前组团入驻天猫。
据悉,今年共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布达拉宫、敦煌研究院等近100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开售首日同比激增超400%的爆发,也再次印证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对大众的吸引力。
在河南博物院淘宝店铺中,销量前三的产品分别为“玉佩水果糖”“考古盲盒”“文物修复盲盒”,前两者月销售数量均在4000+。据河南博物院披露,从去年12月到今年10月,考古盲盒销量约36万,销售额超3000万元人民币。在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看来,将考古发掘融入“拆盒”过程,能让购买者在这样一个个独立的“考古现场”中感受发现历史的瞬间。
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大增的背后是大众对于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的痴迷与热爱,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让文物从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2019年天猫新文创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此前一年线上逛博物馆人数首次超过线下,仅在淘宝天猫上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大会上,天猫平台营运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还宣布,到2022年,要让全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上天猫,并与1万个品牌进行跨界合作。
如今,博物馆文创产品正乘着数字电商的东风,将厚重的历史内涵与轻快的娱乐形式结合,迎来了新的春天。
故宫文创产品走在前面
曾经,高高在上的博物馆文物与普通人之间,虽然只隔了一层玻璃罩,但距离十分遥远。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借助数字技术,从“高冷”走向大众,数字文博的概念由此诞生。
与此同时,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走进更大范围的人群,也成为摆在各大博物馆面前的必答题。
故宫博物院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故宫就开始推出印有故宫博物院馆藏书、画、古籍、青铜器、玉器等文物的日历。此后,故宫推出的口红、雪糕等文创产品,也屡次引发关注和热议。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透露,故宫博物院一直不断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研发、制作不同的产品。截至2018年底,故宫研发的文创产品突破1.92万种。目前,已经推出的2022年故宫日历,“目标是销售100万册”。
故宫之后,其他博物馆也紧随其后,结合当地特色和馆藏文物,不断研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