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11日电 (常涛)双11从1天拉长至20天,实惠的商品、愉快的购物体验也变多了吗?
11日0点过后,双11两个主要玩家京东和天猫各自公布了“战绩”。截至11日14时08分57秒,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到3114亿元;截至11日0点45分,天猫有411个去年成交额过百万的中小品牌,今年销售额突破千万……
双11自2009年横空出世,如今走到第13个年头。不过近两年,双11已不再是一天的活动,有的消费者从半个月前就开始抢预售,他们在社交平台抱怨,双11好像“兑水”了,乐趣没了,味道也淡了。
重新定义双11
双11原本是个为期1天的电商促销活动,11月11日0点一到,商品简单粗暴直接打折,那时候消费者拼的是手速和网速。
不过,现在双11需要拼的东西多了,比如为应对长战线的体力,还有为应对各种促销规则的脑力。
先说拼体力。
从2020年开始,各平台悉数拉长双11战线。两个主要玩家,京东双11从10月21日开启,截至11月11日,为期22天。天猫首次提出了“‘双11’比往年多3天”的概念,11月1日至3日是第一波,11月11日为第二波,将“光棍节”变成“双节棍”。
今年双11基本上延续了去年的节奏,战线“没有最长,只有更长”。京东双11在10月20日晚8点正式开启预售,10月31日晚8点支付尾款、全面放价,11月10日晚8点开启高潮。天猫双11也是10月20日晚8点开启预售,继续沿用了“双节棍”的节奏。
不过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双11的预售均提前至了晚上8点,按照平台的说法,是为了让消费者不用熬夜。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年双十一预售期洞察报告》显示,晚8点开始预付定金和付尾款策略更贴合用户行为,与用户最活跃时段一致。
为何双11战线越拉越长?一位不愿具名的某电商平台内部人士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购物节战线拉长,平台主要是为了抢占宣传和商家资源优势。“早启动能尽可能抢占宣传优势,另外电商告别‘二选一’后,商家都会多平台运营,提早启动也是为了争抢商家资源。”
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双11战线拉长,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出于美化交易额”的需要。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2020年双11,天猫一改过去晒时间点交易数据的“风俗”,变成了晒一段时间交易数据,于是往年“1分钟,破XXX亿”“破100亿用了几分钟”等充满火药味的场面没有了,变成了“11月1日零点以来实时成交额突破XXX亿元”。而双11另一重要玩家京东,则一直有晒某一时间段下单金额的习惯。
“‘双11’成交额也内卷,当一家平台拉长战线,便于拔高交易额的时候,其他平台也不得不这么干。”马继华说。
双11兑水了吗?
对于双11周期为何变长,2020年双11期间有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下单、物流体验,同时在后疫情时代,更长的售卖周期,也为更多商家提供了增长新机遇。
今年平台再次强调了消费者体验。阿里方面表示,今年双11不再强调市场结果的表现,不强调竞争,而是修炼内功,关注消费者体验的变化。京东方面也强调,今年双11百余项服务再升级。
不过,以消费者为本不应成为一句空洞的营销卖点,而是应该落实在对消费的实惠上。双11战线拉长,相对应的,实惠的商品、愉快的购物体验应该更多,而不应该让各种套路冲淡双11的“货真价实”。
如今双11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烧脑游戏”。尾款、跨店满减、喵糖、购物金膨胀……消费者除了要面对各类特定名词,还要记住预售期、定金日、尾款日、特定红包日、最大满减期、跨店购物期,以及额外赠品福利等各种各样的优惠时间段,于是,“被双十一规则逼疯的我”“玩不明白双十一规则的我”等微博话题诞生了。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