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档“危险”,它提供了把公司内外部串联起来的能力。
EXCEL本来是打工人的噩梦,现在成了打工人的救星。11月15日下午,一份名为《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offer)》的在线文档,在各大群内开始传播。
文档内容主要统计的是大厂部门入职避坑情况,公司涵盖了阿里、字节、美团、B站、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基础信息包括公司名称、部门名称、小组名称、岗位名称、base地,核心要点为老板是否PUA、部门是否内卷、业务是否边缘、组内氛围是否压抑、组内员工是否容易得到成长、是否推荐他人来这个小组。
当日下午16:00前后,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50人左右。但到了16:30左右,该文档因被投诉无法打开。截止投诉失效前,该文档共统计了近200个互联网部门信息。
不去探讨这些统计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单是从运营角度来看,这已经不是在线文档第一次爆红,它已成为一个流量密码、一种引流方式——这份文档表头上有着三个链接和一个二维码,链接分别指向的是统计H5页面、结果显示页面和收集结果页面,二维码指向的则是一个新注册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从疫情刚爆发期间以自发为主的信息统计,如医院定点信息合集、新冠可靠信息与谣言统计等,到今年7月河南暴雨期间《待救援人员信息》,汇集了民间组织救援信息,再到双11期间李佳琦、薇娅的在线Excel大战,和如今《大厂er相亲文档》以及《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offer)》,在线文档性质已经从公益自发属性,发生了转变,经历过工具、运营、传播阶段后,拥有了社交属性。Excel也不再是单一的组织内协同工具,转而成为营销拍档。
我们翻看了近两年来出圈的那些在线文档,还原了在线文档近期的改变,试着从运营角度,看一张表格的蜕变。
读完本文你将了解:
1.在线文档也有“上位”史
2.在线文档何以成为流量密码
3.在线文档的社交属性是怎样产生的
一个在线文档引发的流量“血案”
“在线文档+互联网大厂=流量密码”,这一公式建立在大家的窥探欲上。
基于互联网大厂的热度,以及大众的好奇,将各大企业员工内部的吐槽或者需求,进行统计,然后公之于众,这个产品定位是不是很眼熟?
现在不少以“大厂”开头的在线文档,就是这类APP的“极速版”。我们以《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offer)》和《大厂er相亲文档》为例。
拥有完美社交属性表格,往往采用最朴素的页面设计以及最直接的产品逻辑。
内容与日常表格相似。
代号、性别、年龄、身高、学历、公司、收入、照片、颜值分、自我介绍、期望对象、联系方式等,为了互动和数据不被篡改,创建者将表格划成两个部分,上述内容是固定部分,后边增加留言评论区域。
所有人都能直接从在线文档中直接看到这些内容,在开放编辑权限后,也能直接填写、修,根据栏头逐个编辑即可。
另外,也有与日常所做的表格不同的地方,去表头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提纲挈领的标题。参考《大厂er相亲文档》《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offer)》,或者是李佳琦、薇娅的表格,表头充当的是一个公告栏作用,就好像“古早版”的贴吧。
综合多个传播较广的在线文档来看,这个“公告栏”可以起到以下几类作用:
第一,通知和提示作用。
团队介绍、板块开放时间、公示、注意事项、责任告知等等,都在这里完成。而在这类表格的表头部分,一般会用色块、位置、字体大小和所占面积区分信息的重要程度。
第二,引流转私域。
这是表格被赋予的新任务。在《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offer)》中,表头十分精简,三个链接一个标题和一个二维码。
这个表格不开放编辑权限,信息采集通过一个类似H5的采集页面完成。大家将信息提交到后台后,工作人员再将信息导出到在线文档。这样的操作,相比《大厂er相亲文档》这类会阶段性开放编辑权限的在线文档,就不需要太多的注意事项和提示。
而后二维码导向的是一个注册于11月11日的公众号。
15日晚22:38分,该公众号发布了第一条信息,发布一小时候阅读量在300左右。如果按照公众号打开率5%的数据来推算,后台粉丝也已超过5000。对于一个冷启动,没有预算做推广,也没有太硬核内容的新公众号来说,数据还算不错。
除了公众号,社群二维码也可以放在“公告栏”或者每一场细分吐槽/活动的附近。可能是创建者的无心之举,但也完成了从公域到私域的转化。
用“AARRR”转化漏洞模型来解释就说得通了。
“AARRR”转化漏洞模型,常被用作用户增长和运营的分析和方法。“AARRR”这5个字母,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即Acquisition(获取用户)、Activation(激发活跃)、Retention(提高留存)、Revenue(增加收入)、Referral(传播推荐)。
新增的微信公众号用户,基本来自在线文档。
目前,这个以轻社交为切入点的在线文档,实际上做的是用户获取的事。当用户看到后,快速进入编辑或者信息搜集页面,留下信息。靠不断滚动增加的内部信息,吸引新的用户。
从协作工具到救命文档,在线文档出圈始末
回溯在线文档发展史,其成为引流利器之前,除了用于组织内部信息协同,很少暴露在大众视野。在线文档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圈,是在社会灾难当中,多个“救命文档”的诞生,成了信息洪流中的“方舟”。
比如,《接力编辑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可靠信息与谣言》的石墨文档曾在朋友圈刷屏,《各地发热门诊清单(开放收集)》《境外医疗物资采购/通关工具文档》《各地政府部门与卫健委的消息》《国际范围疫情播报》等在线文档也都曾在新冠疫情中被传阅,成为公益帮扶与普通人自助自救的工具。
盒饭君至今都收藏着一份,在新冠疫情期间由志愿者组织bridge床位组整理的《武汉市定点医院床位医疗信息合集》的在线文档。
通过分析这份文档,可以发现产品前期,依旧没有逃离产品的工具属性,主要是用户自发更新的信息统计。
这张表格分为“特殊定点”“索引”“核酸检测单位”“武汉市床位”“官方床位信息”“湖北其它县市新冠定点”“急诊”等7列sheet。
单主页面“索引”页,就有218行表格。大致分为患者区、平台区、发热求助热线区。患者区针对不同患者推荐了不同的医院,还为不确定病因的患者提供了测试鉴别,平台区内容涵盖特殊药购买渠道、居家隔离直男、心理援助信息、新冠疫情线上摄影作品征集、湖北其他市县接诊发热病人的医院等,发热求助热线区则罗列了武汉各社区街道联系方式。
可以看到,疫情期间的表格,并没有过多的装饰,信息量大、排版简单、字号偏大、颜色突出,以内容为要点,简单分区。
而或许是由于信息量大、信息重复、无法支持太多人同时在线等问题,每则信息后方都会设有“留言区”,需要点击提交信息方能上传内容。
这一时期,各方使用的协作工具主要石墨文档,据官方的宣传,疫情发生后,石墨文档团队也曾与志愿者们取得联系,为文档提供技术支持。不过,在新冠病毒这样的重大冲击前,外加后期官方已经上线求助平台,在线文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没有被集中面向大众宣传。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