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一学校警示元宇宙游戏危害大 元宇宙会变为精神鸦片吗?

近日,根据网传一张江苏省某中学发布的《关于“蓝鲸”“元宇宙”两款的游戏的告家长书》截图显示,学校发现近期多地学生因玩“蓝鲸”“元宇宙”等两款游戏入魔,导致发生坠楼事件。并且还警示这两款游戏传播范围广,危害大,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学校要求家长注意子女有无参与此两款游戏情况,及时向学校汇报。
 
经三言财经调查,网传的这张告家长书截图,源自江苏省某中学;三言致电对方求证此事,对方没有否认或承认发过“告家长书”,但是表示已经在家长群推送了相关游戏的危害性,提醒家长注意。
 
据了解,几年前的确存在“蓝鲸”这种游戏,游戏具体内容是组织者建立社交群,然后委派给参与者各种极端任务,包括让参与者自残等;而“蓝鲸”游戏最终任务则是要求参与者自杀。
 
这个游戏最初源自俄罗斯,游戏发起者也最终被逮捕判刑。但近年来这个游戏流入中国,造成部分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走向极端,影响恶劣。
 
不过,告家长书中提到的另一款名为“元宇宙”的游戏,却令笔者产生了好奇心:目前,元宇宙还处于刚起步的概念阶段,更多的是“蹭热点”式的宣传,离真正实现还有较长距离。那么,公告中所谓能够诱导学生走向极端的“元宇宙”游戏,是否真的存在呢?即使不存在,倘若元宇宙真的实现,是不是又是一种新的“精神鸦片”呢?
 
网友:元宇宙就是精神鸦片
 
其实有关元宇宙就是全新的精神鸦片相关讨论早已有之。微博上有很多网友发表观点认为元宇宙创造的世界就是一种精神鸦片。这种沉溺于虚拟现实的行为,对人的精神影响、控制和吸毒一样,都是逃避现实的工具,不应该沉迷其中。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也撰文称,元宇宙纵使打造出极致的沉浸式虚拟世界,也无法替代现实;元宇宙的本质应是一种为现实世界创造价值的技术,比如虚拟课堂、虚拟会议室等;此外,元宇宙最终还是现实世界中的虚拟世界。
 
作者认为,人类的未来不是元宇宙,元宇宙只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种技术。
 
 
 
三言财经随便在App Store中以“元宇宙”为关键词搜索,能找到数十个打着元宇宙旗号的软件,不过绝大多数都是社交类软件。
 
那么,目前阶段的这些“元宇宙”软件,是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精神控制”呢?
 
实际测试:披着“元宇宙”外皮的社交App
 
三言财经随机测试了几款宣传“元宇宙”的App发现,这其实就是主打陌生人社交的普通社交软件。只不过增加了一些玩法,摇身一变成了“元宇宙”社交了;还有部分售卖手办盲盒的App,提供AR虚拟手办服务,也称之为元宇宙潮玩。
 
 
 
首先是这款名为“某蛋”的App,在App Store中后缀描述为“虚拟社交元宇宙”。
 
 
 
三言体验发现,这款所谓“虚拟社交元宇宙”的应用,实际上只是一款普通陌生人社交软件。不过增加了用户虚拟形象玩法。
 
使用前,系统强制要求用户给自己设置一个虚拟形象,其实也就是目前很多游戏中的“捏脸”玩法。设置好初步外观后,还需要为这个形象搭配衣服以及各种饰物,还可以“装修”以下自己的虚拟房屋。
 
一切准备完毕后,则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匹配机制,与陌生人配对聊天交流。这款软件还有个特色是在与陌生人视频通话过程中,可以全程以虚拟形象现身,无需露脸。
 
此外,这款App也提供了青少年模式,在该模式下,每天使用时长不能超过40分钟,并且每天22时至次日早6时期间无法使用。而且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无法使用IM聊天、速配等社交功能。
 
三言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发现,这款App的确关闭了聊天和陌生人匹配功能,当尝试匹配或者聊天时,屏幕会提示“青少年模式不可用”;用户只能更改自己的虚拟形象。
 
 
 
再来看看这款名为“*UD”的应用,其在App Store中也宣传是“元宇宙社交”。
 
 
 
这款应用主打的也仍然是陌生人社交,不过不像前面那款,用户并不需要打造一个虚拟形象,而是直截了当的选择交友方式。
 
这款应用除了提供传统陌生社交中的匹配交友聊天外,还提供了语音直播和有偿陪聊、陪玩服务。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