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是什么,小伙伴们自行去问度娘哈。为了降低阅读压力,不让篇幅太长,我特意拆成上、下两篇来分享自己这几天学到的知识。参考资料我会附在下一篇的末尾,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系统了解下。
 
我特别不喜欢装逼的产品经理,看文章也一样不喜欢华而不实的。所以督促自己写文章时,把懂的、经历过的能细就写的尽量详细;不懂的就去学,然后把整理的笔记分享出来,数据分析方面我涉入不多,内容由于缺少实战经验,会比较基础和理论,希望同样对你有帮助。
 
1. 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
 
做数据分析,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数据分析,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比如:为了评估产品改版后的效果比之前有所提升;或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产品迭代的方向等。
 
明确了数据分析的目的,接下来需要确定应该收集的数据都有哪些。
 
2. 收集数据的方法
 
说到收集数据,首先要做好数据埋点。
 
所谓“埋点”,个人理解就是在正常的功能逻辑中添加统计代码,将自己需要的数据统计出来。
 
目前主流的数据埋点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自己研发。开发时加入统计代码,并搭建自己的数据查询系统。
 
第二种:利用第三方统计工具。
 
常见的第三方统计工具有:
 
网站分析工具
 
Alexa、中国网站排名、网络媒体排名(iwebchoice)、Google Analytics、百度统计
 
移动应用分析工具
 
Flurry、Google Analytics、友盟、TalkingData、Crashlytics
 
不同产品,不同目的,需要的支持数据不同,确定好数据指标后,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方式来收集相应数据。
 
3. 产品的基本数据指标
 
新增:新用户增加的数量和速度。如:日新增、月新增等。
 
活跃:有多少人正在使用产品。如日活跃(DAU)、月活跃(MAU)等。用户的活跃数越多,越有可能为产品带来价值。
 
留存率:用户会在多长时间内使用产品。如: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等。
 
传播:平均每位老用户会带来几位新用户。
 
流失率:一段时间内流失的用户,占这段时间内活跃用户数的比例。
 
4. 常见的数据分析法和模型
 
这里主要科普下漏斗分析法和AARRR分析模型。
 
漏斗分析法
 
用来分析从潜在用户到最终用户这个过程中用户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寻找到最佳的优化空间,这个方法被普遍用于产品各个关键流程的分析中。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