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近赖峰工位,准备与刚出差回来的他沟通采访事宜时,他与组内的产品工程师正在交流从客户处收集到的最新需求。此时座机响起,他对我微笑示意我等一下。但接起电话的同时,他的手机也响了。准备先行离开时,我随意瞄了一眼他的电脑,打开的outlook桌面里,还有几十份未处理的邮件。此时是上午11点45分。
 
最佳结合——程序猿与产品汪
 
「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大量技术背景的,我们希望的产品经理是非常资深的,做过前端、后端开发的技术研发人员晋升而来。好的产品最好交到一个有技术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手上,这样会让大家更加放心。」——马化腾
 
早在上大学、甚至初入职场的时候,有个错觉,总觉得产品经理的门槛比较低,认为只要擅长沟通,把握客户需求,懂项目管理就可以做产品经理,潜意识里也把产品经理划分到“技术不牛”的人群里,就连对技术一窍不通的小编我也曾经觉得自己很适合当产品经理。而事实证明,在很多行业里,没有资深的技术实力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至少,在优特是这样的。
 
在他再次要出差的前一天,终于约上了采访。采访过程因有来电而被中断了多次,每次他都微笑着说“不好意思,稍等一下”,快速结束电话后,又思路清晰的继续刚中断的话题。
 
2009 年之前,赖峰是优特一名资深的研发经理,2010年后,他则演变为一名有着强悍行业和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在职16年,他曾负责优特的变电站监控类产品的研发及管理工作,如今则担任监控通信、辅助系统及轨道交通产品的产品经理,并已获得无数个奖项,如“软件创新人才”、“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聊起优特轨道交通产品时,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微微上扬,露出自豪的微笑,这是他近年来最有成就感的“孩子”,这也是作为一名优特资深研发人员和产品经理的最佳结合体。出任优特产品经理以来的这6年,这个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路走来,他一直保持着的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韩寒在推出电影《后会无期》时说,「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没有大量的思考,是不会把事情做好的」
 
“面临一个新的行业,我们只有放低心态去学习。当年的我们经常到轨道交通的各个现场去考察,跟踪他们的作业过程,天寒地冻,大晚上的跟着工班从开作业票、领取工器具,到下轨道作业,了解整个作业过程是怎样的,作业完又是如何汇报审批的。后再与客户做进一步的沟通,深入了解其关键需求。由于比较了解技术,一般我会先在脑袋里快速构思一番实施的可能性及方法,回到公司后,再与优特的研发工程师不停的开会讨论确定最终的可实施方案。如今,作为业界内第一个推出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企业,优特已是市场第一。而其中轨道交通的‘车辆段安全连锁管控系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项目:所有新产品在第一次运行时,肯定都会发现很多问题,我们当时根据问题反复与客户沟通,然后不断的修改、试用、沟通、再修改,再试用,经过不断的碰撞、学习,将很多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融入到方案里,帮助客户解决了更多的关键需求。沉淀了两年,从去年开始用户对这套系统的反响就已经特别好了,我们带新客户去实地考察系统运行情况时,都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对我们来说,看着自己的‘孩子’得到认可,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虽然频繁的出差很累,但是与客户沟通对于优特产品经理来说真的非常重要,而且有时候会很兴奋。有时候一些困扰了我们很久的难题,不经意的跟客户讨论时竟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他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思路,让我们寻找到新的突破口,这对我来说真的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兴奋感。”当被问及目前是仍然属于学习阶段,还是已对产品非常满意时,他笑着说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产品我们更是要做到从优到特,轨道交通还有很多的细分领域等着我们去深入了解,客户也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去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