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管理问题虽各有表象,但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管家们”和业主的责任没落实到位。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案例,就是和小区中的管家——业委会和物业有关。
 
这个小区位于广州的郊区地带,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目前户主有XX人。那么在这么一个看似平凡的小区,隐藏着什么问题呢?
 
在面对我们的询问,业主市民刘先生反映:“小区内车辆乱停的情况很严重,有时候走路都成问题,还有电梯广告收取的费用,以前都会发给各家各户,现在也没有了”。
 
XX二期业主朱女士也反映,小区里到处是垃圾,垃圾桶脏、臭。物业保洁员只是随便扫扫地板,主要还是捡废品卖钱。物业每次都说会改,可总是见不到行动。”
 
从两人的讲述可以得知,物业管理的确存在一系列问题,那么业委会作为业主的“守卫”,理应监督物业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保障业主们的权益。
 
大部分业主对业委会的态度却有点让我们“出乎意料”。原来业主们认为业委会空壳架构,监督缺失,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业主张先生说曾找过业委会投诉物业,但业委会主任只是听完就算,没采取任何行动。“这种完全不听业主意见又找不到人的业委会,怎么帮我们维权呢?”业主陈先生也表示,业委会没有设置任何反馈渠道,我们想发表意见都找不到地方,这样的业委会还有存在意义吗?
 
在我们讨论过后,发现了这些纠纷的关键点在于——业委会、业主、物业三方的意见传达不通畅。三方很难进行流畅的沟通交流。
 
业委会负责人石先生表示,车辆管理是“老大难”,我们有去找过物业,但他们总以“太忙没看见信息”作推词。而且现在已经在增设停车位了,只是业主们没留意公告栏。
 
 
看过我们以往的成功案例后,业委会用超级意见箱设立了几个“箱子”,并用业主们遇到的问题作为命名:“需要增加小区保洁工作的频率吗?”“电动车停放区是否需要增设?”等。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