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工业软件大拐之年,也是中国仿真的大拐之年。大拐之年必出妖,风口到来,商机乍现,突然间,似乎所有的人和组织都可以做仿真软件。
 
当然一点都不奇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业单位想趁风口捞点利益无可厚非,但作为主管机关和用户单位,不能被这貌似繁荣的景象迷了双眼。
 
目前看似宏观环境有利于中国自主仿真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但在战略选择和战术确定上,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仿真这样一个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如果没有认真思考和设计好发展策略,死在打野的路上不是大概率事件,而是必然事件,除非你做携款逃兵。在我看来,这一现象在国内仿真行业非常普遍。有人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来,有人是傻小子睡凉炕,有人确实是轻敌了。
 
作为中国仿真行业25年的老兵,面对自主仿真,我们反倒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怕一不小心踏入深坑。认真思考了中国自主仿真发展的障碍,才得到了一条我们认为成功率较高的路径。
 
 
这条成功路径由5项重要策略构成,分别是:
 
1)深入的技术研究和积累;
 
2)用户刚需的准确识别;
 
3)切实可行的工程化验证;
 
4)舶来品的替换能力和策略;
 
5)商业化及规模化推广能力和策略。
 
1仿真技术研究和积累
 
仿真是个传统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国际格局。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商业上都已经形成完整版图。中国CAE研发单位需要绘制一套明晰的技术和产业地图,需要分析清楚:
 
1)产业珠峰的高度;
 
2)珠峰登顶的路线及其陷阱;
 
3)我们的当前位置。
 
经过25年在实际工程中的深入应用,我们的技术专家最大优势是对各类仿真软件非常熟悉,特别是对其工作原理和底层算法有深入理解。我们有三个清单:
 
1)全球所有的仿真公司及其产品,大约500家;
 
2)全球所有仿真软件,大约2000个;
 
3)全球仿真软件的功能和技术,悉数清查了所有仿真软件的功能和底层技术。
 
这三个清单是我们的产业和技术地图,据此可以判断我们及中国其他自主仿真研发公司所处的位置。
 
 
我们曾经完成了数以千计的增值开发和定制开发,主观目的是养活团队,客观结果是:我们在技术上占据了具有地利优势的位置。每一项增值开发和定制开发的背后,都是数以万计的代码,以及实实在在的用户刚需。范围之宽,足以形成中国自主仿真的技术之“谱”和需求之“谱”。
 
2用户刚需的准确识别
 
中国自主仿真发展的最大困难是国际仿真企业建立的技术壁垒,而且他们每年的研发投入较高,国际最大的仿真公司的公开数据是研发投入3亿美金/年。按照我们的起点和投入,短时间内基本无法逾越。
 
但是,中国仿真软件的对标对象根本不是国际最先进的仿真软件,而应该是中国用户的刚需。我们在用户现场观察,发现国际先进的仿真软件在用户那里经常使用的功能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并非用户水平有限和软件不好,而是中国工业水平所限。国际软件是根据产出国工业水平的需求开发的。依据当前中国的工业水平,我国用户对工业软件的需求必然不高。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只需要做出国际先进软件40%的功能即可满足中国刚需。
 
搞清楚刚需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这40%还是那40%,则需要在用户现场摸爬滚打,实地考察。这也正是我们专家们的优势所在。25年来,我们在应用国外软件服务用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国内用户的真实刚需。
 
3切实可行的工程化验证
 
与其他工业软件最大的不同是,仿真软件需要大量的工程化验证。开发出第一套仿真软件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这套软件是不是经得住实际工程的考验。国际先进仿真软件都要经过长期和大量工程验证方可实用,这种验证有两个途径:要么完成大量试验,要么由用户在企业现场做大量应用。对中国仿真软件公司来讲,这两个途径都不具有可行性,不论哪种途径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即使资金花得起,时间也等不起。所以一家新出现的仿真公司或新出现的仿真软件,在工程化验证方面往往都是大弱项。
 
我们的专家用国际先进仿真软件分析计算过大量的实际工程问题,历时25年,形成上万个案例。这个案例库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软件、模块和场景的真实结果,并且和工程实践或试验做过对比验证。现在,我们新开发的仿真软件的验证方法就是:把以前的分析案例在我们新开发的软件中再运行一遍,与以前的分析结果对比,以达到工程化验证的目的。相当于说,25年的应用积累帮我们省下了验证所需的时间和经费。
 
 
4舶来品的替换策略
 
如前所述,开发首版CAE软件并不是最难的,真正困难的是替换用户正在使用的国外软件。“中国用户的仿真效益普遍不高”的现象是国际软件留给我们的机会,我国政府为企业购买的国外昂贵仿真软件并没有换回期望的能力。这个曾经令人痛心疾首的问题,现在演变成了我们的机会!
 
我们过去25年服务用户的过程中独创了一套《企业能力仿真体系建设方法论》。该方法论的目的和使命就是帮助企业建立仿真能力,所以也称为“仿真赋能体系”。我们把基于此方法论建立的舶来品替换策略称为“赋能开道”策略。利用该策略,我们可以通过解决中国企业仿真应用实效不高的问题,逐步实现自主软件的替换。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