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迎来大变局,贝壳找房正在“缩壳”。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称,贝壳找房将优化上海研发团队部门,实行裁员的措施;对此公司回应称,“是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同时对此次裁员补偿标准为‘N+3’。”
 
2021年,有人说是房产业的动荡之年,但其实在消费者需求以及政策不断调整的双重推动下,许多行业都在建立一些积极有序的市场秩序。贝壳去除金融属性,本身对消费者而言是一大利好,可以推动公司未来更好地聚焦产品品质、交易环节及交付体验的升级。
 
然而作为数字化房地产中介行业老大的贝壳,这次为何会裁员?与此同时,公司称正有意加码互联网家装市场,但这能为贝壳带来新生机吗?
 
贝壳缩减金融业务,欲开源节流
 
起源于链家的贝壳,拥有了线下二手房源市场第一手好牌。
 
2014年链家网问世,凭借二手房真房源和直营模式迅速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起来。2018年4月,链家网孵化出线上线下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找房,后者主营业务包括二手房买卖、租房、新房销售、装修等业务在内的住房领域;同时,链家为了支持贝壳的发展,其将管理人才、房产资产等资源一并转移给贝壳。
 
不到两年的时间,贝壳拥有了42000间门店和 45.6 万经纪人,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线上线下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同时直营顺利转为平台快速的发展模式。去年8月,贝壳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房住不炒”已成为国内房地产业的大趋势,二手住宅市场成交量也在持续下滑。据易居数据,9月,11个热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仅为4.3万套,同比跌45.5%,新房销售也大幅下降。
 
营收依赖于房屋交易佣金的贝壳,在二手住宅成交量下滑形势下未来发展空间肯定会变窄,这或许也成为贝壳找房裁员的重要因素之一。
 
财报显示,2021年Q2,贝壳营收达到241.73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却仅为11.15亿元,同比降低60%;而导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是成本的上涨;同期,贝壳营业成本为188亿元,同比增长38.6%。
 
而作为贝壳第三类业务金融,贝壳优化上海相关金融部门的做法也是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下的调整举措,另外或许能为公司盈利回流一些资金。
 
另外贝壳招股书风险提示显示,与金融服务相关的监管不确定性可能损害其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由此看,缩减金融业务也不乏是一种规避业务风险及贴合政策的一种手段。
 
同样,贝壳也并非完全放弃这项了业务,目前公司在上海区也招聘相关业务的负责人。但不论怎么说,贝壳已经驶入了收缩期,以缩减风险业务来聚焦主业;但在行业遇冷背景下,贝壳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迎来“双面人生”
 
链家给出的一手好牌是打出来了,但在行业遇冷时期内,贝壳迎来了自己的双面人生。
 
首先,在整个慢下来的房产交易市场内,贝壳盈利能力已经开始下滑。
 
上文所述,贝壳在第二季度已经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二手住宅成交量的整体下滑,贝壳不得不上调交易服务费用来维持公司账面的增长。
 
据中国资本观察报道,2月贝壳将多地分公司的中介费上调至3%,买方2%,卖方1%(之前是卖方0%,买方2%);这意味着未上调前一套100万元成交的二手房,中介费2万元。费率上调后,同一套房子中介费上涨到3万元。
 
交易服务费上调后贝壳营收是增长了,但净利却出现下滑情况。
 
此外公司还预测,三季度预计总净收入为145元至155亿元之间,将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4.6%至29.4%,考虑了近期房地产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
 
反应在股价层面,截止10月13日收盘,贝壳股价为22美元/股,市值达到263亿美元,距离去年11月最高点73美元/股,缩水近七成。
 
但不置可否,炒房市场节奏慢下来有利于行业朝着正向发展,在房产业信息化大趋势的背景下,有助于贝壳的数字化业务发展。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