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安平大奖,窥看平安智慧城市的底层逻辑

经过一场场激烈的研讨和角逐后,素有智慧城市领域“奥斯卡”之称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终于被揭晓。
 
其中在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的评选中,平安智慧城市承建的“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从上百个申报项目里脱颖而出,凭借在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探索,斩获了“安平大奖”。
 
自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全球已经有上千座城市参与到智慧化的进程中,对应的落地项目可能以十万计。由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背书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挖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拓性项目和战略。
 
“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的获奖似乎并不让人意外,当城市治理遇到各种“黑天鹅”的时候,平安智慧城市和珠海回答了一个无数人关切的问题,即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免疫力从何而来?
 
被定格的“珠海模式”
 
想要理解世界智慧城市大奖青睐珠海的原因,还要回到十个月前的语境里。
 
彼时新冠疫情的防控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不少城市已经将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化,但潜在的挑战远没有结束。就像河北在防控中出现的“漏洞”,有确诊病例在确诊前已经出现发热症状,却多次在当地的某诊所就诊,酿成了恶性群体传染事件。
 
深处大湾区腹地的珠海有着相同的担忧,但珠海没有重复“亡羊补牢”式的防控思维,选择在风险应急管理上下功夫,试图构建一套数字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将不确定风险对城市的冲击降低到最小。
 
平安智慧城市团队对传统的传染病网络进行梳理后,提出了疫情防控的三大挑战:
 
一是监测预警难,现有的数据采集渠道过于单一,缺少基于大数据的早期分析预警能力;二是预测调度难,缺乏数据驱动的事态发展研判能力,难以进行精细化的防控决策部署;三是防控救治难,由于基层机构的鉴别能力弱,导致联防联控、流行病学调查等关键环节的效率不高。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