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有朋友想换一辆新车。
他没有选择直接去4S店询问导购,而是下载了汽车资讯相关APP进行参考。实际上,“互联网选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购车时的首选,相比于4S店的导购,他们更相信实实在在的测评。
曾经汽车资讯平台的榜一榜二长期被易车网和汽车之家占据,懂车帝进场后,头部玩家就变成了三位。在“三兄弟”之中,易车的资历最老,成就的“传奇”也最多。
在经历了上市又退市之后,易车似乎一改颓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内,易车是会继续保持优势,还是被后来者们超越呢?
汽车资讯进入发展,易车在起伏中求变
在汽车资讯门户网站的发展史上,易车算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
易车成立于2000年,从成立之初做的就是互联网汽车资讯业务,主要提供新车、二手车的价格、促销等信息,后续又陆续上线了汽车测评等UGC内容。在门户网站时代,由于成立时间早且发展方向明确,易车经历了一段“顺风顺水”的发展时期。
发展前期,在依靠内容资讯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后,易车迅速开启数字营销业务,也奠定了其前期“重B端,轻C端”的基础格局。但是在网民数量占比还不高的21世纪初,率先进行数字营销的确帮助易车赚到了第一桶金。
到2010年美股上市时,易车到达了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作为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汽车行业相关公司,易车不仅获得了充裕的资金流,更吸引了大部分市场的关注。上市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车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到2014年其股价一度涨到98.28美元/股,市值达到72.5亿美元。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易车的业务重心也发生了改变。2014年时,广告营收还是其主要业务收入,占比达49%,而到了2018年营收大头就变成了交易服务,占比高达50.8%。
所谓交易服务,主要是指为车主提供车贷、保险等系列金融服务。为易车提供交易服务的是其子公司易鑫,2015年,易鑫从易车内部独立,由一个金融服务部门成为全资子公司。同样由于入局时间早,易车的交易服务业务得以迅速扩张。
业务重心的改变带来的结果有好有坏,好的结果是,易车的营收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2015-2018年的营收分别为40.12亿、57.70亿、87.51亿、105.8亿;坏的结果是,新业务带来的人员管理、市场拓展等成本的增加,导致易车的亏损扩大,2015-2019年的亏损总金额达44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新的流量平台出现,汽车经销商、供应商有了更多投放广告的平台选择,易车的优先性逐渐下降;而疫情的影响又导致了全国汽车总体交易数量下滑,易车的收入全面收窄。
这些问题导致易车一度陷入营收低增长的魔咒,于是,易车开始积极求变,重启C端业务。
2020年,在腾讯的支持下易车完成退市,随后提出了“腾易计划”,充分融合利用腾讯的流量优势弥补自身在流量上的不足。并且开始疯狂买流量的模式,不仅携手分众开启电梯刷屏广告,还举办818汽车狂欢夜并邀请了一众流量明星。此外,平台风格也进行了转型,从以往偏严肃、陈旧的“老一套”开始转向多变、活泼的风格,甚至在B站推出了自制剧《汽车江湖》,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这些动作带来了积极的效果,根据极光的《2021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易车2020年Q2的月活用户达3177万,已居行业第一。在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发展之后,面对变化越发迅速的市场,易车要如何保持优势?
行业变化加剧,易车的“自救”与“阻碍”
曾经,易车能率先登陆美股,将其他同行远远甩在身后,靠的是其深度契合的内部生态系统。
易车以汽车资讯平台起家,却不满足于只做资讯。在发展过程中,易车逐渐衍生出集媒体服务、金融交易服务、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汽车服务生态,对应着广告会员、交易服务和数字营销三种主要创收方式。其中,媒体服务平台又分为移动端与PC端,移动端推出了多个工具类App如易车、汽车报价大全等。
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支撑住了易车前期的运转,打造了从信息产出到完成交易的闭环。但随着市场变动加剧及人们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的转变,易车生态逐渐受到了冲击。
在新消费观念下,人们更愿意选择在购车之前先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信息,进行比对,尤其倾向于相信更为直观的“点评”、“测评”。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有共同兴趣、观点的用户之间也产生了社交的欲望。基于此,易车在2018年对其APP进行了重大改版,并进行了一系列引流的动作。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