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个城市要建设智慧城市,三线小城反而更有优势?

智慧城市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是能真正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近日,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卓越教授德奥普拉萨德(Deo Prasad)在第二届中澳科学未来会议上表示,智慧城市需要根据未来的使用需求来进行规划设计,而那些基础设施尚未成熟的小城市将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他认为,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核心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能够贴合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和数据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人提供真正智慧化的服务。
 
德奥普拉萨德是可持续建筑与城市方面的国际专家,在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同时他现任低碳生活合作研究中心(CRCLCL)的首席执行官,这是澳大利亚在建筑环境领域最大的行业-政府-专业-科研合作公司。
 
近年来,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风潮,在产业和城市管理者的推动下,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被运用到城市的运转当中。据悉,目前中国已有 50 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必然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或者重新规划,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四线城市相对于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的一线城市来说,可能更具优势。
 
德奥普拉萨德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表示,未来 20 年里,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必然在技术的发展下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现在还较新、较小的城市拥有更好的机会,城市管理者能在当下进行更多更具前瞻性的考虑,根据未来人们在工作、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方式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提前规划,从一开始将基础设施规划做得更好。
 
德奥普拉萨德以出行举例,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车相关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大家都认为未来的高速公路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车道,即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出行需求。而如今还在不停修建的道路在未来都可能成为冗余的设施。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