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法律法规对偷拍者的处罚力度就显得非常轻微,实际上很难对偷拍黑产参与者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70元300个频道任你挑选,按摩、大床、夫妻、美容院居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视频离线了”。12月26日,《新京报》一篇关于摄像头偷拍黑产的调查报道读之令人惊心。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大量监控视频正在网上被传播,而背后是一条非法破解摄像头,买卖、传播偷拍视频的黑产链条。
 
在互联网上,贩卖偷拍视频的黑产早已有之,但近年来的新现象是,通过网络摄像头在线偷窥他人隐私生活也成为一种黑产,他人的日常生活和隐私正在作为“真人秀频道”被播出,被贩卖,而当事者自己却毫不知情。考虑到未来5G和物联网的普及,其间种种,令人细思极恐。
 
物联网正在加速向普通人生活渗透,其为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安全风险也相伴而来,网络摄像头被黑客入侵所带来的隐私风险即是其中典型案例。在互联网时代也有偷拍,但实际上为害有限,因为它需要特定的执行者、特定的硬件、特定的时间还有特定的销售传播渠道,但在物联网时代,黑客一旦突破安全防线,就可以侵入到数不清的家庭和场所中,人们的隐私将无所遁形。
 
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尤其是移动支付被普及之后,由于涉及财产安全,公众对手机扫码支付、人脸识别,以及声纹识别等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颇为关注,但网络摄像头所蕴藏的潜在风险却罕被提及。作为物联网新生事物,网络摄像头被消费者安装在家庭的各个角落,用来进行安全监控,但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很多人却成了被黑客和陌生人监控的对象。
 
物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接入海量设备,但如果物联网设备的网络安全管理跟不上的话,则会带来海量风险。事实上,家庭物联网中不少设备都是在安全性较弱的环境下运行,比如电灯开关、电源插座、洗衣机等,但黑客却有可能通过这些薄弱环节闯入进来,最终监听家庭所有互联网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网络摄像头。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