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成熟应用,促使其与物联网的应用密不可分。但是目前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中数据安全性保证和隐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瓶颈,所以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安全隐患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和广为关注的问题。在此对RFID技术、RFID系统组戍、工作原理以及对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造成物联网潜在与安全隐患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攻击方式、安全策略进行了研究。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以感知为核心的物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它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3次浪潮。物联网连接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信息空间,使得数据感知、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无线的信息传输无处不在。目前物联网已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及企业的高度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该技术的研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化战略。显而易见,物联网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RFID技术、移动电话、定位系统等设备,将世界上的所有物体全部连接到信息网络中,充分体现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融合,同时也提供了物到物,人到物,人和人之间的互联关系,由此缩小了信息系统和物理世界之间的距离,构造了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RFID技术。
 
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中,标签层与读写器层之间通过射频信号实现标签层和读写器层的通信,互联网解决了读写器层与应用系统层之间的通信。但是由于物联网使得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互联网中,而且应用于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它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隐私安全息息相关。物联网除了存在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外,还具有在物体进行感知和交互时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非法身份识别及跟踪。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