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新品
【上海交大研发MEMS湿度传感器,助力柔性非接触人机交互】
柔性非接触传感与操控的人机界面以其无磨损、无污染和适型性好等特点,启发了下一代柔性非接触人机交互的新策略。
上海交大研究通过静电纺丝和超声共融工艺,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石墨烯超声修饰静电纺丝柔性尼龙(PA)66的电阻型湿度敏感体系,一方面通过纳米纤维网络的结构设计增强了基底的毛细作用,另一方面巧妙利用PA66本身分子结构中大量的酰胺键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作用的机理,使得复合材料极易“吸水变形膨胀”,从而造成导电网络变化,实现柔性湿度敏感。
得益于出色的适型性与灵活性,传感器可以承受剧烈变形且轻易地改变自身形态,从而达到在更苛刻的环境中以任何形态正常工作并准确识别各种湿度变化的目的。
【用新型纤维素线制成的电子纺织品】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由导电纤维素制成的线,它为电子纺织品提供了诱人而实用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使用标准的家用缝纫机将导电的纤维素线缝合到织物上,成功地生产出一种热电纺织品,当其一侧加热时(例如,由人体的热量加热),会产生少量电能。在37摄氏度的温度差下,纺织品可以产生约0.2微瓦的电能。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纤维素线可能将应用在具有内置电子,智能功能的服装上,该服装由无毒,可再生和天然材料制成。”
纤维素线的生产工艺是由芬兰阿尔托大学的合著者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