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词、时髦概念追赶、搞得热血沸腾的时代,过去了。退潮裸泳的时候,人们可能更关心创业者所做的事本身是否有价值。”
 
坤湛科技创始人闵万里(前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在阿里巴巴这所大学进修了2108个日夜后,在2019年年中走进产业深海,创办了北高峰资本和坤湛科技两家公司,用云技术注入和资本加持,开辟了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此后半年时间,他就遇到了“新基建”的历史大潮。
 
与他一样,较早地嗅到产业智能及新基建机遇的还有不少,无论是职业经理人从大厂辞职创业还是科学家走出象牙塔开始经商,都在这新一轮的“经济换引擎”中闯入蓝海。
 
比如思谋科技创始人贾佳亚(前优图实验室负责人)、数势科技创始人兼CEO黎科峰(前京东VP、中台负责人)等。
 
如今,新基建自2020年3月4日横空出世后正好迎来一周年,这列“特快专车”驶进了行业纵深区域,7大新基建要素也在各自的既定路线中产生质变。
 
究竟,站在今天的角度,如何复盘过去一年新基建的行进轨道?未来,这列特快是否会继续“借东风”行驶?
 
狂热、下沉、拐点,足以描摹2020-2021年新基建的画像。
 
狂热:资本追捧,产业“All in”TO B
 
有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投资规模约达1万亿元,其中大数据中心、5G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投资规模分别约为52%、27%、11%、10%。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