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英国《自然》网站近日发表文章指出,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公司推出了可以识别人类情绪的人工智能(AI),但这些工具提供的解释和数据很难证实。因此,随着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与日俱增,政府应立法对其进行监管。
 
《自然》文章称,新冠疫情期间,科技公司一直在大力推销他们的情绪识别软件,用于远程监控工人甚至儿童。如一款名为“4棵小树”的系统,可以在学生做功课时评估他们的情绪。它会绘制每个学生的面部特征图,将其情绪状态划分为快乐、悲伤、愤怒、厌恶、惊讶和恐惧等类别,还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预测成绩。此外,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多款可以远程监视工人的类似工具。据估计,到2026年,情绪识别产业的规模将达到370亿美元。
 
尽管如此,对于AI能否检测出情绪,科学界一直未曾达成共识,2019年的一份综合评估研究也未找到可靠证据。
 
现在,科学界越来越关注这些技术的使用以及滥用情况。Affectiva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联合创办人、麻省理工学院情感计算研究小组负责人罗莎琳德皮卡德就表示,她支持对这一领域进行监管。
 
学者们也呼吁对招聘中使用的所有AI技术进行强制性、严格的审核,同时公开披露调查结果。今年3月,由英国伦敦艾达洛夫蕾丝研究所召集的一个小组表示,应该成立独立的法律机构来监督生物识别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这种监督对于防范所谓的“心理冲动”驱动的系统至关重要。这种系统会从外在表象中得出关于内部状态和能力的错误假设。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