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反垄断击破支付壁垒!“阿里系”陆续接入微信支付,谷歌、苹果如何应对全球化清障
记者/家俊辉 胡天姣
在监管的强力推动下,长期存在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间的壁垒,正在被打破。
9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阿里巴巴旗下多个APP已接入微信支付,比如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此外,有消息称,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经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审核。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证实了上述消息,并表示该公司坚信,分享、连接和开放是健康数字生态的基础,将继续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在此之前,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道,在反垄断和强监管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大型互联网平台已率先支持众多主流支付渠道,比如美团APP向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美团支付、Apple pay、Mi Pay、华为Pay、三星Pay等主流支付工具开放;拼多多则向微信支付、支付宝、QQ钱包、花呗等多种支付工具开放。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我国支付领域互联互通的有效进展。要知道,长期以来,因为独立资金体系、应用生态圈和控制场景等限制因素,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间存在层层壁垒,广大用户不得不面临支付选择,无形中降低了支付效率,增加了社会成本。
日前,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表示,要强化反垄断,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封闭场景,充分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
需要指出的,自去年以来,全球掀起针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浪潮,支付领域的互联互联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支付领域互联互通并非易事
事实上,实现监管领域的互联互通是监管层一直以来的要求。
早在2019年9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就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家的大型互联网平台积极作为,有助于条码支付在更大范畴实现互联互通,最终达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的发展目标。同时,他们也向记者指出,要真正实现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为什么要推动支付领域互联互通?星智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向记者表示,实现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有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包括支付机构的运营成本和用户的使用成本。此外,他指出,从行业创新的角度来讲,目前生态垄断的方式,非常不利于支付行业的创新发展“第三方支付本身就是一个新兴行业,它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发展创新。”
“如果支付领域可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那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意义非凡。”ShowFin智库创始人寇向涛认为,将会给予中小支付机构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参与竞争的机会。“再就是节省行业展业成本,商户端不需要多个支付受理入口和设备,减少多品牌入网的投入。”
对此,黄大智也表示,支付领域彻底的互联互通意味着账户侧和收单侧都能实现联通,“首先会利好中小支付机构,因为这其实解决了支付生态垄断的问题,中小支付机构就可能通过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介入到更多的B端商户中。”
但现阶段,想要真正实现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还有诸多阻碍。
在寇向涛看来,最大的阻碍来自于腾讯和阿里,“因为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移动支付市场,有可支配权,如果两者不开放,则其他机构开放也没有意义,因为市场在这二者手中。”
公开数据显示,在超过200家第三方支付牌照中,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含微信支付)的合占市场份额或接近85%。
当然,需要指出,由于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场景和流量运营难度较高,支付领域互联互通需要逐步推进。值得欣慰的是,在监管层的一再要求下,以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巨头也在积极推动互联互通。
9月26日,央行副行长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支付接口,严禁排他性、歧视性支付协议,保障支付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全球化互联互通“清障”行动韩国打出第一枪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支付领域互联互通也符合世界新的反垄断监管趋势。
比如一贯紧盯数据的欧盟已先行一步,于今年频繁对谷歌、苹果等发出反垄断指控与调查;美国已通过六项针对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法案。
去年12月,欧盟推出《数字市场法》,旨在阻止大型科技平台滥用其“看门人”地位。而在当地时间 2021 年 4 月 30 日,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发布了一份指控书,正式对苹果公司发起反垄断诉讼。
在此之前,苹果官方也规定,若想要在其APP内解锁特性或功能,必须使用App内购买项目,且使用内部支付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苹果将与开发者实行3:7的分成,即前者抽取应用内销售的30%。
谷歌随后进行效仿步,表示将在Google Play中向软件开发者强制收取30%应用内购抽成。谷歌认为,在通过Play商店提供应用的开发者中,销售数字商品的应用低于3%。其中将近97%都遵守了其支付政策。
美国36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也指控谷歌滥用google play应用商店的主导地位,对开发者抽取分成,这一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美国参议院近期提出了一项两党法案,将限制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的运营方式,以及对应用开发者施加的规则。
德国反垄断机构联邦卡特尔局(FCO)于今年5月对谷歌旗下相关公司展开两项反垄断调查。FCO认为,谷歌从其收集的信息中享有战略优势,此外还质疑,用户在谷歌将如何使用他们的数据方面是否享有足够的选择。
而首次彻底拉响监管警报的,却是亚洲国家。近期,韩国通过《电子通信事业法》修正案,禁止苹果、谷歌强制要求开发者使用其支付系统以高额“抽成”,对谷歌与苹果应用程序商店收取的高额佣金发起实打实地一击。
当地时间8月31日,被媒体戏称为“反谷歌法”的《电子通信事业法》修正案得到韩国国会表决通过。该法案允许手机用户直接向软件开发商支付应用程序费用,开发者也有望引导用户前往其他替代支付平台,避免向谷歌和苹果支付这笔佣金。韩国自此成为全球首家在法律层面禁止苹果、谷歌强制要求开发者使用其支付系统的国家。
此外,《电子通信事业法》修正案还禁止应用商店推迟应用的审批或不恰当地将应用从其应用商店中删除,以及应用开发商的排他性。根据法案,若苹果与谷歌违反规定,二者在韩国的应用商店或会被处以最高相当于其在韩国收入3%的罚款。
但苹果与谷歌的财报并未披露其在韩国应用商店的收入,市场料占比不大。2020年,苹果上全球营收达2745亿美元,其中包括应用商店在内的服务营收为538亿美元。Alphabet谷歌同期总营收为1825亿美元,其中包括谷歌Play store在内的“谷歌其他”营收为21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