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助企业更快拥抱数字化,谁帮企业更好拥抱开源?

副标题#e#

在信息时代,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数字化。就像《黑客帝国》的主人公尼奥眼中的计算机世界一样,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包括最强对手特工史密斯的一招一式都可以被破解成代码。这种“超能力”,正是如今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想要寻求的目标——既能够看穿事物背后的数据含义,又能洞察数据之中的业务价值。

这会带来诸多裨益。比如,通过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企业可以很好地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通过掌握供应链端的数据,企业可以更快速、灵活地调整业务;通过掌握消费端的数据,企业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带来更优质的体验。这些,都是接下来企业去构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塑造这种“超能力”?会遇到什么挑战?需要什么技术的加持?在1月28日由企业开源实践联盟与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共同举办的“拥抱变化,开放前行——城市高管在线圆桌会.南京站”活动中,红帽策略产品销售部中国区总经理刘长春、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信息总监洪文才、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CIO朱如江、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与创新中心总经理汝金同,以及红帽解决方案总监方浩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实现数据资产变现,云是标配底座

刘长春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企业最需要的是两个能力:一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未知的变化,二是能够迅速将“创意”转化为“价值”。而要提升这两个能力,就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

开源助企业更快拥抱数字化,谁帮企业更好拥抱开源?

红帽策略产品销售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长春

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启了数字化之旅。举例来说,作为集科研、生产和销售安全药品为一体的制药企业,近几年来,南京正大天晴逐步转变了过去“重科研和销售、轻生产”的哑铃式发展模式,开始加大在生产环节的投入,更加聚焦生产质量和成本的数字化。无独有偶,江苏联发纺织的转型重心,也是推行车间数字化,进行智能化建设。据朱如江介绍,依托于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和信息系统的升级,江苏联发纺织的正在不断提升生产的反应能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可以看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是从硬件设备到软件设施的全方位能力提升,而让数据在这之间“自由流动”是目标之一。“拿南京钢铁来说,从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到剪切等等,工序非常长,并且各工序的生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每个流程中都会沉淀大量的复杂数据。因此,我们在开展智能制造的时候,就希望能够聚焦全价值链、全要素的数据线上化,通过一切业务的数据化,让我们的生产过程与管理决策过程可以数字化和量化,再通过模型应用,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价值,实现数据资产的变现。”汝金同表示。

在这背后,需要大量技术作为支持,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等。而在汝金同看来,最大的挑战在于IT基础设施是否具有足够的算力,平台是否具有平滑的弹性能力,以及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开发工具,用以支持数字化应用的快速开发、部署和迭代。

这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而作为IT底座,云已经成为“标配”。

打通混合多云环境,开放是前提

如方浩所说,云计算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计算资源的供给平台,如今企业的云原生应用,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的技术都是依托在云计算之上。与此同时,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其含义也不再仅仅是纯粹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从大趋势来看,混合云是更切合实际的做法。因为每一家企业的发展状态和目标不同,构建在混合云基础上,企业就可以开发更适合自己业务发展的应用,我相信这是现在每一个企业在IT建设中的第一要务。”

几个企业的实践,恰恰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根据业务不同特点,南京正大天晴、江苏联发纺织和南京钢铁眼下都采用了混合云的部署模式,比如,把营销类、客户服务类等需要更快响应的业务放在公有云上,把与产品质量、设备和生产线密切相关的、对安全要求更高的业务部署在私有云或者本地,最终达到“敏态”与“稳态”的平衡。

开源助企业更快拥抱数字化,谁帮企业更好拥抱开源?

但是,公有云、私有云与本地化部署兼行并施的状态势必会使得IT环境变得复杂化,多云之间的集成和统一管理难度加大,同时使得安全问题变得更加无处不在。“比如,公有和私有两朵云怎么集成到一起,集成过程中怎么解决它的效率问题,新旧系统又如何集成等等。再比如安全性和合规性的问题,多个环境、多个系统的集成会有哪些潜在风险,如何应急和防御,这些是制药企业考虑特别多的。所以,要想要用好混合云,我觉得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洪文才表示。

对此,方浩认为企业首先要规避的一件事就是把混合多云环境变得割裂。“企业一定要考虑如何把所有的云拉通在一起,从而实现平滑的迁移和过度。要实现这一点,就意味着要在云平台的基础架构中选择开放性的技术。”他强调。

那么,如何体现“开放性”?在红帽看来,开源技术、开放架构和开放生态缺一不可。拿大家非常关心的安全性问题来说,方浩表示,目前红帽打造的开放混合云平台与很多安全厂商都有合作关系,所以,从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可见到数据访问,都可以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帮企业做好选择和集成,降低开源技术门槛

当然,要实现真正的开放,开源是基本的一个前提,它完全改变了传统封闭式的软件开发模式,通过一个“共创”的平台,允许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最新的技术,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

但是,把很多企业挡在开源“门外”的是它不可忽视的高门槛。洪文才认为,其中,既包括技术和知识的门槛,也包括人员和经历的门槛。“做完了一个开源项目之后往往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运维和迭代过程,这个期间对人员的稳定性和人员的能力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他表示。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对此,江苏联发纺织则有着切实的经验和体会。据朱如江介绍,为了低总体的运营费用,此前他们曾尝试过一些开源开发框架,包括低代码开发框架、超融合平台等等,但是由于对技术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加上开源框架有很多未知BUG,需要较长时间打磨,目前只在小范围内应用。

这些顾忌和担忧,红帽总结为三点:一是对开源软件的选择困难,二是开源组件的集成复杂性,三是开源的持续更新成本。而红帽作为一家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IT服务商,要做的就是帮企业填平开源的“坑”。

“打个比方。如果把开源软件比喻成山泉水,红帽扮演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搬运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山泉水进行加工处理,处理好刚刚提到的这些复杂性问题,去进行兼容测试,把它变成一个像传统闭源软件一样的成品提供给企业使用。”方浩强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的是上游社区软件优先原则,确保发行的产品都有对应的上游社区软件,帮助企业去做开源软件的选择和集成,让大家用开源就像喝一个瓶装矿泉水一样简单。”

开源生态的构建,需要互信共享的理念认同

如此一来,开源的门槛将被大大降低,拥抱开源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开源所能赋能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

据朱如江介绍,除了低代码开发框架的尝试之外,接下来,江苏联发纺织还会考虑在图像识别、视频检测等AI场景使用开源的框架;

对洪文才来说,他个人一直对开源保持着肯定的态度,而权衡一个项目或某个场景能不能使用开源,会考虑企业和技术本身的特点,以及投入产出比;

而在汝金同看来,从长期来看,还要建立互信、开放、共享的理念认同和生态模式,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开源社区和开源服务的快速发展和壮大,进而实现IT关键技术突破。

在这个生态中,既需要上游开源社区更多开发者的贡献,需要下游更多用户敞开怀抱去实践和验证,同样,也需要红帽这样的企业级开源软件提供商去选择更好的“水源”,去过滤其中的“砂石”。或许,在未来,开源软件也可以“拿来即用”。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