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怎么造?源头在临床 机器人来帮忙

医院的信息化如何建?智慧医院、复合手术室如何普及?在上海生物医药周的一场未来医疗产业峰会上,来自医院和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探讨了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医疗行业的创新应用,这些新技术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成像设备。
医疗创新的源头在临床
 
上海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院长、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傅大煦表示:“驱动医学创新的要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需求牵引,一个是技术驱动。从需求角度来说,因为生命科学的创新源头在临床,因此要围绕临床医生的需求进行创新;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将围绕数字化、精准化和人工智能展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与智能发展部主任助理兼规划与管理中心钱琨表示,中山医院在过去十年中积累了3亿条患者病例记录,2亿条除影像以外的数据,希望可以为将来形成算法或者智能化提供良好的基矗
 
钱琨表示,目前医院多个科室的科研人员都在探索,如何使用智能化的工具优化诊疗效率和诊断精度,比如呼吸内科就开发了国际领先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肺结节诊断BRM一体机。这是一个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中山医院管理技术一整套的体系,建立中山医院肺癌早筛的人工智库。
 
他还介绍称,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团队开发了一套智能可穿戴设备管理体系,在算法、材料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未来将基于中山医院信息部门的平台优势,与神经内科的脑电技术结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更加完整的一套生命体征监控数据,这样能够使患者即便在出院后,也能进行更加精准的预警和保护。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在谈到当下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时表示:“与未来医院发展的要求相比,目前的医院数字化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顶层设计,而且数据赋能能力不够强,智能化程度还不高,服务不连贯。”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