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报销的手术机器人,会给医疗外科带来什么改变?

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力劳作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在外科上被广泛认可。通过手术机器人,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都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
 
然而,尽管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已经完成了早期的市场教育,但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短期困局。究其原因,还在于手术机器人的高价格门槛。但现在,10月23日,网传多时的“手术机器人正式进入医保”在北京正式落地100%全额报销,会带领手术机器人从技术破冰进入到产业应用吗?
 
手术机器人优势显而易见
 
手术机器人虽然被称作机器人,但本质上则是在手术中辅助医生的机器。手术机器人通常由手术控制台、配备机械臂的手术车及视像系统组成,外科医生坐在手术控制台,观看由放置在患者体内腔镜传输的手术区域三维影像,并操控机械臂的移动以及该机械臂附带的手术器械及腔镜。
 
达芬奇是最典型的手术机器人。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已经广泛适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小儿外科等,成为适用性最广的医疗机器人。事实上,早在2015年,美国就有超过90%的前列腺切除手术由达芬奇机器人完成。
 
相较传统手术,手术机器人优势显而易见。相较于传统微创手术,手术机器人更加精准和精细,在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能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比如,在前列腺癌切除上,普通切除方法下,部分病人会丧失性功能,这是因为性神经极为纤细,借助普通医疗器械无法观察到,而手术机器人可以让更高比例的患者保留“性”的权利。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