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者的“好日子”到头了吗?这可能是每个局中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炮轰二创类短视频的“猪食论”被提出,到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出台,种种迹象表明,内容赛道的“游戏规则”即将发生剧变。对此感到焦虑的创作者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朝职业化目标努力的年轻人。
其实创作者们倒也不必如此,大可以把当下视为“新赛季”的起点。毕竟公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望永无止境,随着5G时代的流量爆发、全民内容消费习惯养成,内容创作依然大有可为。只不过,参与者需要跳出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像产品经理一样去思考内容创作的“上分”方向。
今天我们就聊聊内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娱乐向下,知识向上
互联网内容行业的发展,是帮助公众打开视野、丰富文化娱乐方式的过程。
2000年前后,BBS双子星、四大门户、百度搜索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初代网民的“新手村”。这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激活了国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突然暴涨的用户需求甚至给互联网公司带去巨大压力。腾讯早期团队甚至因为用户激增付不起服务器成本,萌生了“卖身”的打算。
紧随其后的双微平台,继续承接着网民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微博成为具象化的娱乐圈,微信为全民表达、全民分享提供阵地。一时间“人人都是自媒体”,内容出圈无所不在。随着内容创作产业的造富效应不断传导,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涌入市场。再加上,百家号、字节系、双微平台与数十个长尾平台提供的创作空间,彻底打通了内容—流量—广告分成的货币转化路径。
不可否认,这些图文与视频内容分发渠道创造了巨大价值。借冰桶挑战出圈的互联网公益,知识付费生态组成的“社会大学”,高效连接千行百业与兴趣圈层的内容订阅服务,将信息密度不断推高的梗文化,都在间接帮助人们建立起与时俱进的认知系统。
但问题出在了内容变现环节。
随着“内容即流量”成为平台与创作者之间的默契,大量以换取平台流量收入为目标的“快餐内容”充斥网络。这些内容要么是通过剪辑工具充当版权内容“搬运工”,要么是哗众取宠创造廉价笑容。
如果不加以节制,网民势必会陷入“奶嘴乐”的陷阱当中,整个内容产业也会“劣币驱逐良币”。
或许正是基于类似洞察,各大平台都在调整“唯流量论”的运营模式,加速出清低质量、无价值的娱乐内容,转而扶持有知识内核、能为读者创造价值的优质内容。
而这次“娱乐向下,知识向上”的版本更新,势必会产生新的流量红利。
相较于注定被市场淘汰的搬运工与流水线作业者,重塑后的内容生态显然更利于泛知识创作者,和那些长期以来鼓励知识创作、丰富知识生态的自媒体平台。
不做知识类网红,
而做“知识的网红化”
意识到泛知识布局重要性的平台已经开始行动,比如B站、字节系都在积极对知识类创作者抛出橄榄枝,还有借5周年之际推出新品牌主张“每天都有新发现”的百家号。
百度拥有国内最为完整的内容生态,并且由于搜索引擎的效率工具属性,让百家号拥有泛知识领域的天然优势。百家号于近日推出的品牌TVC中,也融入了对泛知识内容的前景洞察。
在用户层面,“发现”和“搜索”紧密相关,百家号意图放大搜索引擎作为知识获取渠道的影响力和价值输出能力。通过让用户的每一次“求知探索”都能得到回应,从而让这种自驱力实现从“发现”到“成长”的过程,形成了一个个“新发现”的闭环。
在创作者层面,百家号意图通过引导平台420万创作者更加注重专业垂直领域,注重供小于求的兴趣方向。创作者的内容,应该让用户有新知、而不仅是让流量有新增,平台才能实现让内容更有搜索价值和长期可沉淀价值。
一边丰富供给,一边满足需求。至此,百家号明确了其以泛知识内容为主的战略方向。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