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元宇宙”?解释它的人很多,讲清楚的太少。
今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登陆纽交所,用8个要素来定义“什么是元宇宙”。4月,英伟达用“真假黄仁勋”让人们第一次对元宇宙有了些许画面感,也由此引发对于下一代互联网形态的无限遐想。
在行业和资本的相互作用之下,短短半年的时间,一系列的事件让元宇宙成为了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在半信半疑之中,看到了字节跳动以近1亿元投资被称为“中国版Roblox”的代码乾坤,又斥资90亿元收购国内VR设备厂商Pico;Facebook改名为Meta,其旗下VR/AR相关产品将于明年初开始从Oculus品牌过渡到Meta品牌;苹果有望明年推出全新MR产品;腾讯则提出从“大文娱+社交”的形式,向和元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全真互联网”迈进。
若以Roblox为元宇宙定义的8个属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为参考,元宇宙就已让VR/AR、NFT为代表的产品和应用成功出圈。
纵使元宇宙概念炒的火热,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定义,才有了“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虽然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已是业内共识,但不少蹭元宇宙概念的玩家,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让本就定义模糊的概念,更加摸不着头脑。
促成风口是偶然还是必然?
提到“元宇宙”,绕不过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他在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中,创造了一个和社会有紧密联系的三维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平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可以通过各自的“化身”进行交流娱乐。这个超越了现有互联网形态的虚拟实境,也就是如今被人津津乐道的“元宇宙”(Metaverse)。
斯蒂芬森用文字描摹了一个虚拟化的平行世界,数百万人在街上往来穿行,无论是百老汇、香榭丽舍大街,还是一条灯火辉煌的主干道,这些景象反射在主角弘明的目镜中,能够被眼睛看到,能够被缩小,被倒转,如此真实却并不真正存在,最终留给读者对这个虚拟世界无尽的遐想。
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黑客帝国》和《头号玩家》通过直观的画面勾勒出了畅想中的大致轮廓,把人们对元宇宙的想象搬到了银幕中。
例如在《头号玩家》中,玩家一戴上VR头盔,穿上传感设备,踩在运动装置上,就可以完全沉浸在“绿洲”(Oasis)的虚拟空间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互动。
“元宇宙”可以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不过,与其说它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不如说这种沉浸式体验是下一代互联网瞄准的方向。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电子商务再到应用生态,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终端实物的演进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而“元宇宙”被赋予的使命,则是完成互联网形态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
2020年,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推进行业数字化的加速器。“云监工”、远程医疗、VR看展、虚拟音乐会、虚拟主持人等将生活场景转移到线上。
例如今年 4月,Epic把美国饶舌歌手 Travis Scott搬到了线上,在吃鸡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别样的演唱会;同月,英伟达在1小时48分钟的发布会中,用3D仿真模拟平台的技术复刻了虚拟“老黄”和他的厨房。虽然仅有短短的14秒,但这个事先预谋好的“造假”视频还是骗过了所有人,也让大家对未来的互联网世界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对于如何通向这个虚拟世界,代码乾坤CEO邢山虎此前接受DoNews(ID:ilovedonews)独家专访时表示,从现实世界到元宇宙,“不是聚变,而是渐变式的”。从当前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购物等行为的所用时长,已占据一天的60%来看,他认为现在的互联网事实上已经是Pre-Metaverse的时代。
选择将今年称为“元宇宙”元年,原因在于元宇宙已不局限于互联网,而是一系列新技术的集合,近似1995年互联网所经历的“群聚效应(Critical Mass)”。
目前来看,5G/VR/AR等技术基本以满足大家的日常需求,硬件CPU/GPU、VR/AR等亦是如此。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当前应用于元宇宙的单点技术创新已经逐渐出现,为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需求,叫元宇宙也好,或叫全真互联网也罢,都是产业共同奔赴的下一个目标。而元宇宙也将势必带动互联网、物联网、AR/VR、智能可穿戴设备、3D引擎、AI、云计算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元宇宙是一种未来,一种很大程度上会实现的未来,而现在正是一个可以占据主动权的最佳时机。”百度副总裁马杰解释了元宇宙的热度久居不下的原因。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奔跑中调整姿势,而不是等万事俱备了才出发。
元宇宙到时候了?
元宇宙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时,资本也在跃跃欲试。在二级市场,元宇宙概念股一路飙红。普华永道预测,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如果以Roblox提出的“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八大属性为参照,可将元宇宙分为VR/AR、游戏、虚拟社区等多个赛道。
Facebook改名换命为“Meta”,是目前布局元宇宙最为全面的公司。其旗下包括Creator内容创作社区、VR/AR Oculus Quest、数字货币diem及商业、以及Workplace虚拟办公室。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元宇宙会是下一个前沿,今后将是元宇宙优先,不再是Facebook优先。他希望在未来十年之内,元宇宙能覆盖10亿人、承载数千亿美元的数字业务。
相比Facebook构建的“消费者的元宇宙”,英伟达提供的则是“工程师的元宇宙”,希望将真实宇宙有的东西都放到虚拟空间协作平台Omniverse中。在日前召开的GTC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展示出了基于Omniverse 实际做出来的机器人:可以与顾客谈话帮助点餐的餐厅服务员 Project Tokkio、车载虚拟助手,以及黄仁勋自己的AI形象Yoy-Me。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