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
不同消费群体推动不同消费趋势,宏观和中观因素共同作用下,近年来“银发经济”被推向勃兴前夜。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根据中国社科院预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7亿。这意味着,按国际通行划分标准,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Z世代推动国潮新品牌崛起,养老产业也迎来“银发经济”新蓝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就表示,随着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成为“银发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热点。
京东破题“银发经济”:老年人需要怎样的高品质养老?
对比国际,我国“银发经济”潜力巨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潜力完全激活的前提,是让银发一族能真正居家安适、老有所医、老有所享,过上更有尊严、高品质的老年生活——在数字化时代,让银发一族缩小“数字鸿沟”,更便捷享受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且最大限度激发“银发经济”活力,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以及近年来各大主流互联网企业关注的焦点。
必须意识到,互联网虽然敲开了老年人的大门,但数字化养老仍有诸多痛点。特别是由于高品质养老模式、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欠缺,导致“银发经济”只能算刚刚起步,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那么,2.6亿老年人如何才能真正“老有所依”?
“银发经济的核心逻辑是健康、快乐和爱。”10月14日,在京东孝老爱老购物节暨“暖阳行动”启动仪式上,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晖认为,想让银发一族高质量养老,需要全面升级老年人居家、健康、线上线下、精神生活及时尚生活等多维度商品和服务能力,“打造全场景适老新标准和一站式关爱方案,以此培养适老用品市场消费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数字化养老痛点仍在
“银发经济”浪潮,与智能手机普及有着直接关系。
“我喜欢刷短视频,微信聊天抢红包,最近还学会了用手机软件打车,和网购。”72岁高龄的腾婆婆说,她只有小学文化,视力也不算太好、有些手拙,不会用电脑上网,自几年前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以来,对智能手机很多功能使用越来越熟练,已逐渐离不开手机。
滕婆婆的老伴69岁,他同样离不开智能手机,其区别是,老伴需求更多样化、多层次,喜欢刷新闻资讯,以及在居家、健康、生活服务方面有着更明确的数字化产品需求。“更想让日常生活便利,让身体更健康。”
滕婆婆和老伴,正是2.6亿银发人群典型一员,他们的衣食住行、保健娱乐成为“银发经济”勃兴基础——京东发布的《2021老年用户线上消费洞察》数据显示,银发人群互联网使用率超过20%,却是互联网的价值洼地,是线上消费的重要来源。
京东破题“银发经济”:老年人需要怎样的高品质养老?
从数据来看,2021年前三个季度,老年用户网购销量同比增长4.8倍。银发族网购的米面粮油、纸品湿巾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除了生活必需品,营养品、保健器械、居家养老、养生、旅游、娱乐学习等细分需求的暴涨,不断催生“银发经济”更多新业态。
“银发经济”勃兴,还离不开政策与互联网企业的推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事业发展。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始,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在下达相关文件,提出要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
最近的重磅文件,是2020年11月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围绕老年人出行、消费、文娱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要求科技公司对现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展开专项改造行动。
政策利好推动下,互联网养老项目成为社会热点。腾讯、京东、小米、百度、饿了么等主流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健康养老产业,在平台侧通过老年版APP、智能硬件等方式,切入“银发经济”不同应用场景。
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 https://www.0796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