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云实时通信全链路质量追踪与指标体系建造

10 月 21 日,在上海举办的 QCon 全球软件开发者大会上,融云联合创始人兼 CTO 杨攀作为出品人发起的技术专场「实时通信技术」,受到开发者的欢迎与关注。
 
融云首席架构师李淼、视频算法专家黄震坤、流媒体架构师许杰,分别带来了《全球低延迟通信网络的设计与优化》、《AI 算法在视频可分级编码中的应用》、《实时通信全链路质量追踪与指标体系构建》的主题分享。
 
 
今天分享许杰老师的演讲议题 —— 实时通信全链路质量追踪与指标体系构建。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实时音视频平台面临的质量挑战、融云实时音视频质量控制总体架构、客户端实时音视频质量检测、SDN 大网的组建与质量跟踪、链路问题的跟踪与查询。
 
获取讲师完整 PPT,请在【融云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公众号后台回复“许杰”。
 
 
一、实时音视频平台面临的质量挑战
 
实时音视频平台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多样化”:
 
终端多样化。包括 OS 版本特性、硬编码差异、APP SDK 版本多等问题。
 
众所周知,iOS 和 Android 是比较新生的系统,处于快速迭代期。在迭代过程中,不论新老特性,包括厂商兼容性等问题都比较突出,这也给我们 ToB 平台带来很大挑战。不同于 PC 端升级有后台驻留引擎的帮助,移动端情况非常困难,很多 APP 还是几年前的版本。
 
而所谓“硬编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硬件编解码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网红直播是在户外,如果用纯软件编解码,很快电量就会耗光。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其他编码器也陆续发布,但最普及的却仍是 H.264,与硬件有很大的关系。
 
全球网络多样化。涉及到网络种类差异、跨国出口、国外基础设施差异、专线建设限制等。其中前两项大家会感触很深,而在融云赋能大量企业出海的过程中,也非常深刻地体会到,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差异之大。
 
用户场景多样化,比如 1V1、教育、金融、会议、低延时直播、语聊房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某 APP 直播时平均观看时长为 10 分钟,但在某一时段突然跌至 5 分钟,我们就可以排查 —— 这种数值波动是不是由质量引起的,比如画面质量下降,或者是卡顿严重导致用户无法耐心观看、不得不频繁切换直播间?由此通过 QoE 监测,侧面反推质量。
 
二、 融云实时音视频质量控制总体架构
 
上面提及的种种需求侧的“挑战”,切换到解决问题的角度,还是要转化成技术思维。质量架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首先是算法优化,包括编解码优化、弱网网络优化等。从实验室环境切入,看我们的研发质量究竟符不符合生产环境要求,生产环境泛化能力如何,先小规模地推到生产环境的网络上,如果发生问题,再进行召回。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