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芯华章科技成功发布《EDA 2.0白皮书》,率先指出下一代EDA发展关键路径,提出以新一代AI与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依托,重构芯片验证系统的底层运算架构,加速芯片创新效率,带动EDA向智能化发展,引发业界热烈反响。
 
“未来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将成为重要引擎,而基石将是芯片+软件。在这一变局下,EDA将以面向未来发展、面向数字化系统为长远目标。”在近日举办的“后摩尔定律时代,集成电路设计与新一代EDA”技术研讨会上,芯华章科技董事长兼CEO王礼宾直言:“这就要求EDA工具和方法学需要全面进阶,打造EDA 2.0,这样才能降低技术门槛、解锁数字化时代芯片创新和系统开发效率需求,提升产业链整体效能,以全面支撑数字化发展。”
 
显然,EDA 2.0并不应是EDA厂商单打独斗,这应该是一个需要政府高屋建瓴的引导、上下游联动,政产学研用集结发力、全生态携手并进的一揽子工程。
 
产业应统筹规划 人才是关键
 
当自主创新成为战略主线,EDA无疑是重要抓手。一方面,在后摩尔时代来临、复杂芯片技术不断演进的大背景下,近百亿规模的EDA行业正成为撬动5000亿美元半导体产业链的底层“根技术”,EDA也被行业内称为“芯片之母”,当前市场基本被国外三大巨头垄断,国产EDA软件占比不足10%,EDA的自主创新成为亟待突围的重中之重。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任时龙兴就指出,“EDA作为设计方法学的工具化体现,其发展与芯片设计和系统应用的创新互相促进。EDA不仅要适应芯片高集成、高能效、敏捷化的趋势,同时也串起了制造、封测,要想实现国产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必须牢牢抓住EDA这一抓手。”
 
对于EDA行业的推进,时龙兴明确说,必须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联动,行业主管单位应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因国内EDA相对已落后较多,如果没有主管单位的推动,完全靠市场行为,难度相当大。
 
要注意的是,在主管单位规划指导之下,一定是要企业为主体,这就需要创新,而创新就涉及人才的问题。时龙兴提及,目前人才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集中在高校培养的人才虽不少,但知识与产业所需脱节;实践能力较为缺失;复合型多学科人才培训体系不足等。而且,人才问题与产业发展关系巨大,只有产业大发展了,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了,那么优秀的人才一定会靠拢。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