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病毒(COVID-19)引起了全球关注。自2020年1月以来,该病毒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全球经济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疫情肆虐的同时,武汉大学李红良团队迎难而上,在心血管代谢疾病与COVID-19的临床治疗上潜心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在众多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
李红良教授介绍,作为一线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最常用处方药,30%-88%的T2D患者使用该药物。二甲双胍安全性高,临床益处广泛,而且价格便宜。对于COVID-19和已存在T2D的个体,二甲双胍对血糖管理的既定益处,心脏保护和免疫调节可能比不使用二甲双胍导致病毒性疾病更为有益。但与此同时,因为它可以促进患有COVID-19和先前存在T2D的个体中的乳酸性酸中毒,特别是对于患有COVID-19严重症状的个体,因此,人们对二甲双胍的潜在副作用产生了担忧。
李红良团队捷报频传 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研究成果斐然
李红良团队针对1213例住院的COVID-19和先前已患有T2D的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的使用与酸中毒的发生率显著相关,特别是在严重COVID-19的情况下,但与28天的COVID无关-19相关的死亡率。此外,二甲双胍的使用与减少心力衰竭和炎症显著相关。李红良表示,该研究发现提供了支持在COVID-19和先前已存在T2D的患者中继续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证据,但是在严重COVID-19的患者中应仔细监测酸中毒和肾功能。考虑到COVID-19在全球肆虐的紧迫性,而目前尚存在大量可以用二甲双胍治疗的COVID-19和既往存在过T2D的个体,有关在COVID-19情况下使用它的临床影响的信息将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3月27日,李红良教授及袁玉峰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 在线发表题为“Perioperative Presentation of COVID‐19 Disease in a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一名肝细胞癌(HCC)患者进行了研究。论文指出,这位肝细胞癌患者曾经历了COVID-19感染,并在围手术期接受了肝移植。经过强化治疗后,患者的肺部感染虽有所改善,但仍表现出长时间的发热、淋巴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不稳定等症状。李红良团队还注意到,患者携带病毒的时间延长了,并且随着免疫抑制剂剂量的增加病毒载量也增加了。由此,研究提出了严格筛选指南的指定,帮助减少进一步传播,并指出,移植后感染COVID-19的患者应当延长随访的时间。
2020年4月7日,Clinical Science 在线发表了李红良教授等人题为“ACE2 the Janus-faced protein – from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and COVID-19 ”的文章。这篇文章阐述了ACE2在COVID-19中潜在的治疗作用,并系统介绍了ACE2的生理学功能。
心血管顶级杂志Circulation于2020年4月15日在线发表了李红良教授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中心的PeterP. Liu教授合作的题为“The Science underlying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the CardiovascularSystem”的深度综述文章,从临床和基础的角度,针对COVID-19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做了系统的阐述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