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团队人工智能角膜盲防控系统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

日前,宁波市眼科医院院长/温医大眼视光医院副院长、博士后指导老师陈蔚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其博士后李中文、温医大眼视光医院硕士研究生陈款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蒋杰伟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将最新研究成果基于裂隙灯相机和智能手机的人工智能角膜盲防控系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的子刊 《自然通讯》 (影响因子为14.919)。
 
智防角膜盲
 
根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角膜盲是世界上第四位致盲原因,影响人群全球范围已超过3000万,其主要是由于角膜炎所引起。角膜盲主要累及生活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欠发达地区、乡村、偏远山区的人群,农民和户外工作者为高危人群。和其它致盲性眼病例如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等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相比,角膜盲更容易发生在生产力较强的年轻人群,因此其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也相对更重。然而,早期发现并治疗角膜炎是可以改善视力预后,避免中重度视觉损害甚至盲的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陈蔚教授提出构建基于裂隙灯相机和智能手机的人工智能角膜盲防控系统,以在医疗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及时发现并转诊角膜炎及其他角膜病患者,尽可能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SCIENTIFIC RESEARCH
 
科研成果一:裂隙灯照相机结合人工智能
 
裂隙灯显微镜是眼科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检查设备,大部分医疗单位都具备,并且可以搭载照相设备进行角膜的拍照。通过裂隙灯图片可以发现角膜炎及其他角膜病变,但是准确解读裂隙灯图片需要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眼科医生都处于一个缺乏的状态,许多基层医疗单位甚至没有眼科医生,这使得角膜盲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和偏远地区持续高发。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