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有道,追寻下一个“财富密码”

遭遇政策黑天鹅之后,教育股下挫已经很难成为新闻。
 
目前的新闻,都在纷纷为在线教育出谋划策,失业人口要抛弃高薪包袱,教培企业做好转型。
 
K12在线教育即便不死于政策之下,也会死于烧钱,活下来的只会是几家头部企业。双减政策的出台,加速了整个行业崩塌,也帮着持续亏损的企业卸下重担。
 
马云那句“一百年后教育还在,新东方不一定在”,适用于任何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教育是刚需,但好未来不是,新东方不是,网易有道更不是。
 
 
 
1
 
财报说了啥?
 
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有道净收入13亿元人民币 (2.003亿美元),较2020 年同期增长 107.5%。
 
营收的高速增长,来自占比41.2%的K12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在线课程为主的学习服务营收为9.21亿元,同比增长112.4%,也是营收增长的主要来源。以有道词典笔为主的学习产品的净营收为2.06亿元,同比增长138.8%。
 
营收的快速增长,来自付费学员的快速增长,2021年二季度有道精品课程的付费学生注册人数达到919.5万,同比增长129%。
 
根据财报,该业务毛利率从上个季度的65.5%下降到57.9%,也就是说这种营收的大幅上涨是建立在高投入之上。
 
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是持续扩张的亏损,净亏损5.24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3%,主要来源于销售费用上涨,销售费用为9.732亿元。
 
在电话会议上,网易有道CEO周枫提及了双减对于有道业务的影响。他表示,从数据来看,K12业务约占有道第二季度总收入的 41.2%,双减政策下,预计下季度营收下滑是必然。
 
双减政策之后,行业竞争态势不明,销售与营销有望减少,但有道转至其他赛道之后,仍群狼环伺,销售与营销费用不可能大规模下滑。
 
2
 
如果没有k12?
 
按照有道方面的说法,K12在有道第二季度收入中占比41.2%,也就是约5.3亿元,占学习服务营收的56%。
 
2018年,有道决定进军K12业务,不管故事怎么讲,但根本原因自然是为了“赚钱”。K12刚需且消费潜力巨大,有道自然想要从中分一杯羹,让上市“故事”更加动听。
 
然而,K12教育的弊端也一目了然。低频、理性消费,而且,对教学效果十分敏感。所以,教育机构往往通过免费课或者低价课引流,但一旦要求正价付费,付费率就直线下降。
 
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并没有互联网企业典型的规模效益和近乎于零的边际成本这样的特点。更像是人口密集型产业,尽管双师课程对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需求下降,但每增加多名学生,也需要增加一位辅导老师。
 
上市之后选择all in K12。2020年暑期,有道首次加入营销战,直接带来的就是2020年第三季度的近9亿亏损。
 
高度分散的市场、用户忠诚度差。  据《中国青少年在线学习白皮书(2021)》数据,K12在线课程头部4家企业目前占K12在线教育市场份额合计仅为17%。
 
这也就意味着,营销烧钱必不可少。各大平台想要通过建立自流量降低营销费用,一直在努力,但从未成功。事实上,如果没有“双减”,更多的教育企业死于烧钱。
 
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格说:规模比盈利重要。然而,这却是在线教育企业的常态。对外一致称“战略性亏损”,事实上是获客成本过高难以维持。
 
有道自诩有道词典自带流量,且用户质量更高,但最多时50万的付费用户,每季度近8亿的营销费用。还没从K12业务中尝到甜头,就被迎头痛击。
 
中金公司于“双减”政策出台前一日发布的研报曾预测,在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周末和寒暑假校外培训的情况下,教培公司整体排课量将减少61%,新东方、好未来、有道的收入将分别减少43%、67%、26%。
 
在头部在线教育企业中,K9业务在有道整体业务中占比不是最高,受“双减”政策的影响更小。

dawe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